基于混合优化算法的MCM芯片热布局方法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m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型化和多功能化的电子元器件层见叠出,多芯片组件亦是屡见不鲜。由于器件尺寸的不断缩小,单位面积上的功耗则愈来愈大,系统散热就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器件放置位置的不同就导致了温度分布的差异。鉴于此,本文研究了多芯片组件的热布局优化方法,建立了各芯片结温和坐标之间的数值关系模型,利用ANSYS Icepak软件仿真分析了优化结果的温度云图,并在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此外,为了弥补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收敛的缺陷,于是本文又结合模拟退火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组合优化算法,以其之长补彼之短。本文所提出的芯片热布局设计方法,不仅能提供更均匀的基板布局坐标、更低的芯片结温,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重叠和出界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芯片布局的背景介绍。文章首先介绍了芯片热布局的背景及研究现状,多芯片组件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然后介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分别在各个不同领域的改进和应用现状。
  (2)芯片初始布局的预处理。由于粒子群算法的初始布局是随机的,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最终优化结果的好坏,因此,本文在算法运行之初提出分步随机布局的方法,即首先把基板分为四部分,然后将芯片按照功耗大小依次进行布局。此外,粒子群算法将芯片当做质点来进行优化计算,忽略了芯片的实际尺寸,使得在实际布局中存在芯片间的重叠以及出界问题,于是本文还添加了相应的几何限制。
  (3)基本粒子群算法的改进研究。本文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寻求最佳的芯片热布局方法,以降低芯片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将粒子群优化算法成功地应用到芯片热布局中。然而基本粒子群算法有众多不足之处,于是本文首先比较了几种典型的基于惯性权重w的优化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优化。此外还对芯片移动更新方程中的最大速度Vmax、迭代收敛条件等控制因素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4)组合优化算法的提出。易陷入局部极值可以说是粒子群算法的软肋,相较之下,模拟退火算法的全局收敛能力一枝独秀。鉴于两算法优势的互补,文章将两优化算法相与为一,提出了组合优化算法。同时还结合了响应面法进行了目标函数的求解计算,通过结温模型来寻找在自然对流环境下,芯片的最佳布局位置。
  (5)程序的编写及软件的应用。编写了结合结温的改进粒子群算法以及组合优化算法的程序。程序结果包含了芯片的位置坐标,各芯片结温的估计值,以及对收敛条件的记录。本研究中还用到热仿真分析软件ANSYS Icepak进行建模,统计分析软件SAS进行方程的拟合,并对最终布局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的活动领域进一步深入海洋,通过多个不同位置水听器可以倾听海洋内部的声音,把握海洋的脉搏,感知海洋的动态,帮助人们通过获取海洋水声信息,充分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在对海洋的开发探索中与海洋和谐相处,基于FPGA的多路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可以实现采集多个水听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实现采集数据的高速传输。  本文设计的基于FPGA的多路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通过各采集模块对传感器输出的模拟
CPU、GPU是深度学习中现今较为常用的加速手段,在功耗、节约空间和兼顾速度的角度上来说,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在深度学习中的运用是较为合理的选择。由于卷积神经网络中的计算过程具有层间的独立性和层中的并行性的特点,使得FPGA在深度学习使用的实际应用中有加速的可行性。  因此,本文的的研究思路是利用FPGA的特性,针对特定的网络模型,完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前向传播过程,节约卷积神经网络中的训练整体
智能家居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控制着所有家居设备,并完成与用户通信。智能家居的稳定运行和家居设备的监控管理均依赖于此。目前,控制系统会话机制的不统一、不完善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满足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需求,论文提出了一种较为完善的会话机制,并基于硬件可扩展的高性能处理芯片Cyclone V SoC,采用软件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实现了基于SoC的智能
学位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对无人机需求的不断增加,各国均对无人机领域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目前,无人机技术越来越向高速度、高机动、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如何在无人机飞行试验中完整的录取各个组件的数据以便后期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试验数据是分析和发现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唯一依据,如何提升采编器录取数据的速度和完整性成为了无人机测试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学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永不止境地对技术进行探索。现在,对于电源的追求已不再是能用即可,而是向小型、高频、高效率等方向发展。在应用领域也逐渐向航空航天、石油勘探、电动汽车等不断拓展。而在这些领域中,工作环境常常伴随着高温、强辐射等恶劣条件,普通的电源很难长时间正常工作,因此高温开关电源应用而生。随着这些市场的不断开发、发展,高温开关电源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  在高温开关电源设计的众多难点中,电源
与传统的硅(Si)、砷化镓(GaAs)相比,氮化镓(GaN)材料以其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电子迁移率等优良的物理性质,在高温、高频和大功率电路的应用方面崭露头角。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准确的GaN器件模型在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与仿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比于传统的功率器件,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在沟道形成,电流密度、结构和导电性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采用了针对于Si和GaAs器
碳纳米管自从被发现以来,以其卓越的光学、电学以及力学等特性,在薄膜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电子学器件应用中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柔性电子学领域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薄膜晶体管半导体沟道材料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研究人员对柔性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器件在集成电路、主动矩阵显示以及传感器等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有效地推动了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在柔性电子学器件领域的发展。然而,在通常光刻工艺的图形化过程中,
开关电源是各类电力电子设备的能量提供源泉,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电力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保障。隔离功能即通过变压器以及相关隔离传输信号元件实现电源前后级之间高低压的不共地。对于安全性以及抗干扰性能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隔离功能是开关电源的必备要素。当前主流的隔离反馈主要有光耦隔离反馈、磁隔离反馈以及变压器原边反馈这三种方式。然而在一些极限环境条件下,比如航空航天石油井下等强辐射高温的环境,由于反馈元件的
随着科技与技术的发展,由于光子晶体光纤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关注,人们通过不断设计来优化光子晶体光纤结构,简化其制备难度和提高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光学器件的性能,应用高双折射和材料的填充可以设计很多性能优异的光子晶体光纤器件,尤其是在偏振器件和传感器件中应用很广泛。本文利用有限元法和光束传播法设计了三种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新型光子器件。通过光子器件原理学习和阅读大量文献,完成
学位
高辐射能量、微型太赫兹源的研制一直是太赫兹技术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GaAs光导天线作为太赫兹辐射源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产生太赫兹波方法,但是目前国际上都是使用GaAs光电导开关的线性工作模式,辐射能量太低。工作于雪崩倍增模式的GaAs光电导开关输出电脉冲容量远大于线性工作模式,理论上可以极大地提高电磁波的辐射强度。为了研制出具有雪崩倍增机制的GaAs光导天线产生强的太赫兹电磁波,进行了如下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