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治理视角下的村民自主合作研究——以山东省D村的修公墓事件为例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庄治理是多种力量对村庄进行建设、管理的过程,是农村生活主体的村民与多种资源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以村委会为组织形式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以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村庄治理结构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但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并没有完全解决村庄治理中的重重困境,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一些拥有良好资源基础的村庄开始探索通过村民自主合作的形式满足村民的部分公共需求。   本文选取了能够反映这一探索过程的个案——山东省D村的修公墓事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搜集相关资料,探讨村民在村庄生活中面临公共需求时怎样通过合作实现需求的满足。本文以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和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从村民的生活世界出发,通过对D村修公墓事件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说明在村民面临公共需求时怎样形成自主合作从而实现公共需求的满足。研究表明,在村民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形成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合作意愿和潜在资源为合作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而通过村庄精英的动员、村民的参与以及相应的合作维系机制可以将合作中的各种因素有效链接起来并形成相互作用,从而达成合作。
其他文献
明清以来,扇画小品以其颇具特色的形制为众多藏家所喜爱。扇子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但扇画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不为市场所重视。  近年来,随着部分藏家欣赏水平的提高,收藏鉴赏能力的成熟,扇画开始受到广大藏家的关注。成扇(面)板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收藏价值,让收藏界挖掘出了潜在魅力,其价值的凸显意味着成扇(面)板块将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专场上。  拍场黑马  扇面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品的一种形式,最早出现在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