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部,常住人口2590.78万人,其中农村居民达1510.94万人占58.32%,受气候、生态环境的影响,农村经济水平较差,农村居民致贫、返贫率较高。2014年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3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经过几年的扶贫治理,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显著增加,但甘肃省贫困发生率仍高居全国第二,截止至2015年6月为止,全省共有58个片区特困县,17个插花型贫困县,6220个贫困村,129万贫困户,552万贫困人口,甘肃省农村居民仍广泛面临着致贫风险的威胁,扶贫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本文从保险作用机理结合甘肃实际情况,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潜在的致贫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了可能性的扶贫路径,最后根据风险的分析与路径的综合研究并且结合对甘肃省实际情况对保险扶贫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简要的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阐述了保险对于支持农村居民扶贫工作的逻辑关系,包括保险的根本属性、保险与贫困的关系,以及通过保险的基本职能以及派生职能分析,简要概括了保险参与扶贫工作的作用机制。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甘肃地区导致农村居民致贫原因,主要对自然灾害因素、重大疾病因素、基础设施缺乏、农村居民教育费用支出等四大致贫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第四部分,重点详细介绍了保险扶贫的可能性路径。笔者对大病保险、农业保险防止农村居民因病、因灾陷入贫困、以及保险助力产业的扶贫路径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甘肃省保险扶贫路径的现状。第五部分,提出了对甘肃省保险扶贫的相关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