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杂志掺杂的铜氧化物超导体中准粒子散射相干现象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saku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是高温超导研究的一项重大进展。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的超导电性与常规超导体有很大不同,是由电子间的强关联效应而不是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导致的。本文在重整化的哈伯德模型的框架下,考虑单杂质效应,研究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的准粒子散射相干现象。  第一章里我们简单介绍了高温超导体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各个时期的研究热点。另外还简单介绍了铜氧化物超导体结构和相图的共同特征,以及目前高温超导的实验进展和理论研究现状。  第二章里我们首先引入了描述电子间强关联效应的哈伯德模型,由此导出可以有效描述CuO2平面内低能物理过程的t?J?U模型。同时介绍可以较好处理电子强关联体系的Gutzwiller近似理论。  第三章里我们通过计算傅里叶变换局域态密度分别随能量和动量的变化,得到了单杂质掺杂情形下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中准粒子散射相干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空穴掺杂和电子掺杂铜氧化物超导体都在布里渊区中出现超导能隙为零的节点,因此即使在零温时杂质也可以在无能隙节点处激发有限的准粒子密度,然后这些由杂质诱导的准粒子能被杂质散射。对于空穴掺杂的情形,由于单调对称d波能隙,准粒子散射相干现象的特征能够在八角模型下得到解释。而对于电子掺杂的情形,由于非单调的d波能隙,准粒子散射的模式比空穴掺杂的情形复杂,并且无法在八角模型下解释。
其他文献
新型低维结构冷阴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在场发射显示器、场发射光源等真空微纳电子器件领域中有着重要应用。而利用丝网印刷制作场发射冷阴极电子源,具有与工业化
含Bi层状钙钛矿型铁电体Bi_4Ti_3O_(12)居里温度高,自发极化Ps大且靠近a轴,但披金属电极时Bi_4Ti_3O_(12)铁电薄膜易疲劳,阻碍了其在铁电存储器方面的应用。近年研究发现,部分稀土元素取代Bi的Bi_4Ti_3O_(12)薄膜,如Bi_(3.15)Nd_(0.85)Ti_3O_(12)薄膜,披金属电极时极化开关耐疲劳,是实现铁电存储器应用的最佳材料之一。畴结构与畴壁的可动性是
液晶是有别于液态和晶态的一种独立的物质形态,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现在,液晶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对液晶的研究意义重大。但
铁电材料在铁电存储器、红外探测器、声表面波和集成光电器件等固态器件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铁电物理学及铁电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应用最好的是具有ABO3钙钛矿结构的Pb(Zr,Ti)O_3(PZT)系列。在居里温度附近,PZT薄膜具有极高的介电常数(可达10~3-10~4),但是PZT薄膜的铁电、介电性质会受到它生长的衬底的影响。本文的第一部分用修正的朗道热力学理论研究在MgO衬底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