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泰勒曾预言“未来的教师培训,应该重点关注教师学习本身,通过支持和帮助来鼓励每一位教师自主学习和发展,而不再是‘打造’教师”。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开始向“学习与发展”方向延伸。本研究对参与“国培计划(2016)”的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福建、贵州六个省市的5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培训试点。在培训课程前通过问卷了解幼儿教师的需求,课后通过访谈法和评价工具对“唤醒式课程”进行评价,同时选择两名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个案追踪。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前测中,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师学习与发展水平量表》上的七维度的得分情况:文化陶冶的均值得分最低为1.94,团队合作的均值得分最高为2.824,说明幼儿教师注重集体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自身的文化素养还有待提升。2.从课程的整体评价来看,自我反思课程总体得分较其他维度得分最高,表明参与培训的幼儿教师对于课程《我的成长与反思之路》的整体评价呈现出满意状态,说明该课程整体安排较为合理,综合性较强。然而职业规划课程的总体得分呈现出较低的状态,参与培训的幼儿教师对于《“玩转”我们的职业生涯》课程的整体评价满意度不高,说明该课程总体设置需要做一步调整完善。3.课时安排和教师安排部分相对于其他项目而言均得分较高。由此可见,参与培训的教师们对于课程的时间安排和教师安排基本呈现满意状态。4.课程实施方面,各维度实施目标得分均值都在4.59-4.96之间,表明各维度讲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课程内容方面,团队合作、自我反思、文化陶冶、信息素养、信念使命五项课程整体安排较为合理,内容贴合;职业规划课程在幼儿教师本节课收获的平均占比为32%,学习动机课程平均占比为20%,并未超过1/3,表明该两项课程内容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的妥善安排和调整。从课程的实施方式来看,文化陶冶课程得分最低,表明研究者需要进一步丰富文化陶冶的课程的实施方式。5.课程满意度评价方面,90.70%的教师对《我的成长和反思之路》课程很满意,除此之外还有五项课程被参加培训的教师们提及,表明教师对于试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较高。6.个案追踪评价中,“唤醒式课程”影响幼儿教师最明显的是自我反思和文化陶冶这些直接影响幼儿教师自身生活习惯和教学方式的课程,其次是信息素养和团队合作需要间接与周围生活相关的课程,而学习动机、信念使命等较为含蓄的课程,不能直观表现出来。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将对课程的设计和课程的实施提出改进意见,并对后续的课程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