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许多非洲国家都取得了政治独立,经济上也取得了发展,但是这些被西方强势话语排斥为弱势话语的“他者”,强烈渴望能够摆脱西方以文化优势对世界进行潜在支配,希望以平等的地位和西方进行对话,由此,非洲的后殖民理论就诞生了。钦努阿·阿契贝的创作从尼日利亚解放前一直写到现在,他以虔诚的爱国热情、恳切深沉的文笔,为我们描述了尼日利亚反抗殖民侵略的种种实践。他是后殖民理论的先驱,是后殖民文学的拓荒者。在政治和文化对话的要求之下,把阿契贝的小说文本放在后殖民文化语境之中去解释,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就会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采用后殖民理论和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社会学、女性主义等理论,共同探索阿契贝对后殖民的理论贡献,剖析小说中的反殖方式,了解他的创作思想,以期还原-个真实全面的阿契贝。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由导论、正文三章和结语组成。导论,概述阿契贝的生平和创作,介绍他的五部长篇小说内容梗概。综合论述国内外阿契贝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梳理本文采用的后殖民理论重要理论家的观点,及论文的创新之处。正文由三章组成。第一部分,以《瓦解》和《神箭》为蓝本,探讨阿契贝早期以民族主义反抗殖民主义的创作实践。采用萨义德的《东方学》、比尔·阿希克洛夫特的《逆写帝国》中的民族主义、逆写帝国策略,分析阿契贝的小说。阿契贝想用叙事的方式,挽回非洲人的尊严,唤醒族人的反抗意识。结果现实证明把本土主义作为反抗殖民侵略的唯一方式,是行不通的。第二部分,以《再也不得安宁》中留学英国的伊博族青年奥比(他也是《瓦解》中奥贡喀沃的孙子)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东西文化融合下,从学习西方的角度来反抗殖民、拯救国家的实践方式。论文采用霍米·巴巴的杂交和融合理论,分析奥比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和对自我身份的追寻。白人执政,西方的教育同化了非洲人的思想,用西方的武器来反抗西方,总显得有些乏力。第三部分,从政治的视角分析了《人民公仆》和《荒原蚁丘》这两部小说。论文首先采用霍米·巴巴的模拟理论,分析非洲政治对西方的复制,政治现代化与后殖民主义的关系,接着再用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探讨现代化背景下西方社会“他者”(东方社会)的“他者”(相对于男权制)——非洲女性的生存现状,探索阿契贝的女性主义观念。最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回归,阿契贝从这里看到了曙光,改变人性和团结大众是阿契贝找到的新出路。结语梳理阿契贝后殖民文学创作的意义,特别是分析了其后殖民理论思想对后来理论家的影响,肯定了他反殖民方式探索的积极意义。阿契贝的创作是成功的,其写作增加了后殖民文学内涵,拓宽了后殖民文学的研究方向,其实践经验鞭挞了殖民统治,提醒了全世界前殖民地国家警惕后殖民时期殖民文化侵略的隐蔽性与腐蚀性,其文化抵抗和精神斗争的策略也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