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以幼虫钻蛀树干危害多种林木,同时也是传播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的主要媒介。而松材线虫病具有“松树癌症”之称,可引起松林的大面积死亡。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原产于北美洲,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自此开始逐年向我国内陆为害,作为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具有食性杂、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繁殖力强等特点,常造成重大的生态和经济灾害。为了探讨利用辐射不育和化学不育两种技术防治松褐天牛和美国白蛾。本文应用多种方法筛选出了最适辐射剂量以及最适不育药剂,并初步研究了不育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经30、35与40 Gy三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松褐天牛的生育力有一定影响,其中以40Gy辐照剂量影响最为显著。通过保持雌虫不变,更换雄虫,发现雌虫与经辐照的雄虫交尾后再与未辐射雄虫交尾,雌虫的产卵量以及孵化率虽较更换雄虫前略有提高,但明显低于对照。这说明辐照对松褐天牛的生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配比模式之间产卵量和孵化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利用RAPD技术对松褐天牛精巢的分析结果表明,经40Gy处理的雄虫与对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条带。2、利用五种药剂(噻替派针剂、灭幼脲悬浮剂、喜树碱、CSII可湿性粉剂、CBI可湿性粉剂)对松褐天牛初羽化成虫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噻替派25倍液处理饲喂松枝后,松褐天牛产卵量显著下降,但对成虫的寿命、交尾竞争力等无显著影响。通过对精巢做表观以及石蜡切片观察发现经噻替派处理的雄虫,其精巢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此外CBI、CSII、喜树碱以及灭幼脲对松褐天牛也具有一定的不育效应。3、用60Coγ射线处理美国白蛾蛹,成虫的羽化率随着剂量的升高而降低,畸形率和死蛹率增加。不同蛹期辐照对成虫羽化率有明显影响。美国白蛾辐射不育以采用化蛹后7~8d的老熟蛹辐照为好,其羽化率为76.00%,卵的不育率随剂量的升高而升高。根据对辐照后美国白蛾各项生理指标的研究认为:美国白蛾亚不育剂量以400Gy为宜。4、利用4种不育药剂(噻替派针剂、灭幼脲悬浮剂、喜树碱、CSII可湿性粉剂)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处理,结果表明:0.40%噻替派处理的美国白蛾产卵量显著下降,但对幼虫的化蛹率以及成虫的羽化率、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0.10%灭幼脲和0.10%CSII对美国白蛾也具有一定的不育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