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范》可以观度”说是《书》教“七观”说之一。“七观”说的相关内容最早见于传世文献《尚书大传》和《孔丛子》,两书均将“七观”说记为孔子与弟子论《书》时所言。文章从文本出发对“七观说”的真实性进行了细致分析,从而对“七观”说有了本质的认识,力图实现孔子教化思想与《书》所蕴含的政治思想的有机结合。理解“《洪范》可以观度”说的关键在于把握“度”字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尚书》以及《论语》《诗经》《左传》等古籍中出现的“度”字,来界定“度”字的意义。“《洪范》可以观度”说中“度”字体现的是一种治政法则与标准,“《洪范》九畴”中每一畴都体现着一种动态的秩序、标准和法度。《洪范》作为中国历史上较早的系统阐述治国施政大法的篇章,自成书以来备受统治者重视,成为他们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洪范》九畴”从不同的方面概说了九种治国大法,在中国政治、哲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先秦两汉时期对《洪范》经文的称引十分频繁,欲考证《洪范》在当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洪范》是如何作为治国大法为统治者服务的,则需要通过先秦两汉典籍中所引《洪范》经文窥其概况。文章将先秦至两汉时期常用文献中称引《洪范》的相关材料逐条摘录,并按照“《洪范》九畴”九个目次将文献分类整合,然后对文献材料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逐条分析,并将每一畴进行理论提升,从而得出“《洪范》九畴”分别是如何体现“度”的,又体现了怎样的“度”。《洪范》所言施政大法是先民政治智慧的结晶,它作为一部治国宝典,可以为现代国家治理者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