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纳米管K、Br原子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壁碳纳米管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设计非传统纳米管并对他们进行表面修饰可以得到全新的纳米管性质,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用途。在本论文按照能量最低原理设计出比传统纳米管性质更为优越的3/8型单壁纳米管,并采用以第一性原理为基础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相关的被K和Br原子吸附的单壁纳米管和单壁纳米双管进行优化并对吸附能和导电性能进行了计算。应用VASP软件包,采用GGA和PAW对他们进行计算,具体如下:1、对各种几何构型的优化,以最低能量为判据,设计出结合能比传统纳米管更低的纳米管,它是由24个碳原子分别通过彼此分隔的3元环和8元环连接,形成具有Oh对称性的笼为晶胞,无限延伸形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纳米管平行相联,得到更为稳定的双管单壁纳米管。2、对上述3/8型单管单壁纳米管在不同不等价位点与Br原子形成的复合物的几何构型优化,系统计算了Br在的桥位、顶位和穴位的吸附能。通过分析和比较结合能,发现Br原子在3/8碳纳米单管的稳定吸附位点是face4+6,其吸附能最低(-2.27eV)。同时,Br的存在可以增强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能。3、进一步考查了吸附不同数量的Br原子,对3/8单壁碳纳米管性质的影响。发现对应的碳纳米管不同的吸附原子数所得到的平均吸附能是不一样的,在face4+6位点吸附3个Br原子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导电性能更好,同时其对应的态密度图也有明显差异。与经过K修饰的3/8单壁碳纳米管相比较,吸附了Br原子的3/8单壁碳纳米管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导电性能都有所提高。4、对双管型纳米管进行类似Br原子吸附的研究,发现top6是双管表面最为稳定的Br吸附位点。对不同数量的Br原子吸附在纳米管以后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并对它的热力学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吸附2个Br原子以后的纳米管是最为稳定的结构。根据态密度(DOS)图,分析了被Br修饰的双管纳米管的导电性能,也发现被Br吸附的双管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能显著提高。5、研究了K原子在双管型纳米管表面的吸附行,发现brl是K原子在双管表面最为稳定的吸附位点。对不同数量的K原子吸附在该型纳米管以后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并对它的热力学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吸附能可知,吸附1个K原子以后的纳米管是最为稳定的结构。根据态密度(DOS)图,分析研究了被K修饰的双管纳米管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由于K的存在,吸附K后的双管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能也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对一例仔猪疝气病进行诊治,经临床检查,排除了阴囊血肿、脓肿、阴囊积水、睾丸炎和附睾炎等病的可能,最后确诊为猪腹股沟阴囊疝。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病猪痊愈。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针对利用在避税地设立受控外国公司规避居民股东所在国税收的情况,制定了受控外国公司税制,以防止本国居民股东逃避税收。在受控外国公司税制方面,国际上
为探讨钢板桩围堰体系工作特性,通过建立双排钢板桩围堰体系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考虑土石物的弹塑性性质,采用罚函数接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六个以氰化铜为建筑基元,采用刚性和柔性有机配体修饰的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Cu(bpy)}2{Cu2(CN)3}Br]n (bpy=2,2′-bipy
从古至今,西域诗歌之所以韵味无穷,就是根源于中华文化极其深厚长远的滋养,这种深远是一种深入到血脉之中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是绝对不可分割的。尽管有时空、地域、内
吲哚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大多数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在无机酸(H2SO4, HCl或lewis酸ZnCl2, FeCl3)催化下进行,副产物较多,产率低,产物难以提纯,催化剂
噻唑啉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不但可以作为底物合成多官能团的羰基、噻唑类、β-氨基硫醇类、噻唑啉盐等多种结构化合物。而且,还在配体催化等领域有着显著的重要性。许
气相色谱作为分离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医药分析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手性药物的拆分是研究的热点,而气相色谱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和利用具有广泛
论文对含硫杂环化合物的应用和合成以及Knoevenagel反应的类型和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发展了一种以2-取代苯甲醛为原料合成取代3H-1,2-苯并二磺酚-3-硫酮的新方法,对其与活泼
施慧,出生于50年代,经历了文革时期对于父亲经历的伤痛记忆,70年代,从事于工艺纺织品的制造及蜡染技艺的研究。80年代,万曼的到来以及其开放的壁挂研究所,给施慧带来了新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