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政府与民众的交流,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大。2007年中国进入微博时代,“微博问政”接踵而来,微博成为政府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政府机构开设“政务微博”,发挥了微博原有的即时、互动、亲民的特点,微博逐渐成为政府机构发布消息、沟通民意、处理反馈意见的重要渠道。这是一场全新的政治沟通方式的变革。在2010年政务微博出现后,官民互动在网络上更加便利,更加广泛的倾听各界的声音,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规范会和民主化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场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风潮。然而,正由于政务微博是新鲜事物,与其相关的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对其认识有许多模糊不清的边缘地带,而政务微博的管理人员也存在理念不足和技术不佳等诸多问题,使政务微博的使用不如人意。政务微博发挥政治沟通作用,帮助政府树立良好形象。这是本文作者认为政务微博的关键价值所在,也是各国政府部门不遗余力开发建设政务微博的根本原因。在网络时代,政治沟通的主要形式已经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台、电台和记者招待会等形式飞速向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转变。著名财经作家金错刀在他的《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微革命”、“微创新”的概念,并指出新浪微博靠140字的名人微博引发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浪潮——“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中心,人人都可以成就卓越”。政务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电子政务平台,我国前几年的专门著作相对不多,只见一些零散的文献。伴随政务微博在国内的广泛兴起应用,新挑战、新问题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也促使有学者从学术角度分析国内政务微博兴起的原因与对策。这其中,2012年初,由复旦大学舆情监控室所撰写的《2011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成为国内首个系统研究我国政务微博的专著。在这篇专著,探讨了我国政务微博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特征。并指出了我国政务微博目前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的建议。学者对政务微博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对政务微博发展现状的分析。政务微博是网络问政时代的新产物,在发挥其畅达性、现场性、高效性和亲民性等优点的同时,作为政治传播媒介,政务微博还存在诸多不足。政务微博是政府的喉舌和门面,需要政府部门认真对待、并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进行操作。而目前很多政府部门开设的微博“先天不足”,仅由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团队进行打理,没有认清微博的宣传媒介角色,没有一套完备可靠的运行制度。在微博运营中,由于没有宣传部门甚至高层领导的介入和授权,对网络上的问题回应显得含糊其辞、不痛不痒,成为政府部门一个授人以柄的“软肋”。目前,政务微博主要提供信息发布、政府宣传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其定位非常混乱。笔者浏览了在腾讯、新浪、人民网等门户网站开通的政务微博,特别是那些拥有较多粉丝量,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这些政务微博有几大类似点:1、专注于信息的发布,这一点与其官方网站上的信息如出一辙;2、提供较多的生活服务类信息,如贴心的天气预报等;3、基本上没有任何主动性的与网民互动。目前,国内政务微博基本还停留在主动推送政府信息的层面上,忽视与网友双向交流的功能。对微博的评价、反馈功能的重视利用程度不够。体制设置不当是根本原因之一。具体的政务微博管理者没有得到充分的授权去回应网友的问题。在现有体制下,也没有建立实时的反馈机制,使得许多政务微博的评价反馈功能形同虚设。本文将以政治沟通的理论,通过研究我国政务微博的兴起、发展、优势、功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政务微博如何在政治沟通中发挥作用,其发展方向以及经营政务微博的理论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