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农是棉花种植的主体,鉴于新疆棉花产业生产资料不断上涨,拾花费用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降低,棉农需要不断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加工产能过剩,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新疆棉花高产的加工需要。由于收储政策实行三年,国内外棉价差不断加大,棉纺企业原料价格高居不下,企业亏损严重,为了抵抗市场风险,棉农与加工、棉纺企业在经济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进行利益联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用组织制度创新理念,组织制度的约束力,提高棉农参于组织化的程度。理论界与实践已经证明,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棉花产业在寻找组织模式上的创新,以解决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新疆的棉花生产、加工组织模式主要有哪几种?哪些因素会对棉农的收入产生影响?不同的生产、加工模式有不同的效率?这些问题成为本文研究所需要探寻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将根据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从农户和企业的视角对新疆地方棉花生产、加工组织模式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研究分为七章,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研究内容一:简要介绍我国及新疆棉花产业生产、加工、纺纱总体发展现状。首先阐述了我国及新疆棉花产业的总体发展概况,着重介绍了新疆棉花产业的生产、加工、纺织的现状,为研究不同产业经营主体的组织模式与效率做了铺垫。研究内容二:棉农参与不同的产业组织模式及效率的实证分析运用农户行为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以新疆403个棉农的调研数据为基础,研究棉农参与合作社、企业订单、企业生产基地、自由交易四种组织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反映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棉花的成本收益四种模式比较分析合作社的棉农纯收入最高。结合典型案例对棉农参与乐源合作社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根据笔者的研究思路,提出以下观点:参与合作社的农户纯收入在四种模式中处于领先地位,与企业签订单的农户纯收入次之,企业生产基地的农户仅仅高于自由交易的农户纯收入,自由交易的农户纯收入排最后。研究内容三:棉花加工企业参与不同产业组织模式与效率的分析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绩效理论,利用新疆60个加工企业实地调研数据,研究加工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基地、供销社、种棉大户、订单生产、自由交易五种组织模式;分析不同组织模式的优势与劣势,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具有生产基地的加工企业收益最好;运用60个棉花加工企业的调研数据,构建DEA模型对不同组织模式棉花加工企业的效率进行研究。运用典型案例对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加工企业进行了重点研究。本章分析新疆地方轧花厂的链接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采用DEA模型计算结果揭示不同组织模式的加工企业具有不同的效率。提出以下观点:新疆地方参与组织模式的轧花厂能够获得比不参与组织模式的轧花厂更高的经济效益。参与企业生产基地的轧花厂效率排第一,供销社的轧花厂的效率排第二;与企业签订订单的轧花厂效率排第三,与农户自由交易收购棉花的轧花厂效率排第四。研究内容四:对棉纺企业不同的产业组织模式及效率进行分析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绩效理论,运用36个棉纺企业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分组为有生产基地和轧花厂的棉纺企业、仅有轧花厂的棉纺企业、自由交易的棉纺企业。分析棉纺企业不同组织模式的优势与劣势;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有生产基地和轧花厂的棉纺企业收益排第一,大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并分析其原因;运用36个棉纺企业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DEA模型对不同组织模式棉纺企业的效率进行分析,运用典型案例对生产、加工、纺纱一体化的棉纺企业进行了重点研究。本章分析新疆地方纺织企业的链接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采用DEA模型计算结果揭示不同组织模式的纺织企业具有不同的效率。提出了以下观点:拥有生产基地的纺织企业效率最高,有加工厂的纺织企业效率排第二,独立的纺织企业效率最低。研究结论一、通过对棉农参与四种组织模式与效率分析,鼓励棉田向植棉能手集中;改变土地细碎,分散种植,个体经营的传统种植方式,提高棉农的组织化程度,棉花合作社是农户参与组织模式的首选,通过土地入股,联耕联种,托管等方式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推动棉花合作社的发展,种植棉花优良品种,扩大优质细绒棉的种植,提高棉花质量和品级。积极与加工企业链接,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使用先进技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收入。因南北疆地区差异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的组织模式。研究结论二、通过对加工企业四种组织模式与效率分析,有生产基地的加工企业效率排第一,供销社的加工企业效率排第二,与订单生产的加工企业效率排第三,与农户自由交易的加工企业的效率排第四。按照棉纺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加工,提供了价格合理的优质原棉。加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减少加工企业的数量,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营。棉花加工企业与棉农利益紧密链接,保证棉花的收购数量与轧花质量。研究结论三、通过对棉纺企业三种组织模式与效率分析,生产基地和轧花厂、棉纺企业一体化经营模式与效率最好,一体化经营节约交易费用,稳定经营环境。棉纺企业在纺纱环节后必须增加织布、服装、销售环节,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完整的棉花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一般的棉纺企业与棉农、加工企业无论是部分产权一体或契约链接,按照棉纺企业对原棉的要求,加工企业与棉纺企业签约,然后再与棉花合作社签约,由合作社组织生产经营,种植棉花交给加工企业加工、销售,三者实现利益的紧密链接。只要有链接的需要,合作的愿望、合作的能力,相互交流、沟通、协调,就能合作共赢。南北疆条件不同,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适宜的组织模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