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丁香酚(Eugenol)作为植物源性的天然化合物,具有麻醉效果好、毒性小、价格低和残留少等诸多优点,作为新一代的渔用麻醉剂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丁香酚作为渔用麻醉剂的研究有不少报道,但大多是关于丁香酚对鱼类的麻醉效果,如麻醉浓度、时间等,而对于丁香酚对水环境的安全性研究很少,其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存在的水体污染和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仍然有待研究,因此,本论文针对丁香酚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香酚(Eugenol)作为植物源性的天然化合物,具有麻醉效果好、毒性小、价格低和残留少等诸多优点,作为新一代的渔用麻醉剂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丁香酚作为渔用麻醉剂的研究有不少报道,但大多是关于丁香酚对鱼类的麻醉效果,如麻醉浓度、时间等,而对于丁香酚对水环境的安全性研究很少,其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存在的水体污染和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仍然有待研究,因此,本论文针对丁香酚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为丁香酚对鱼类繁育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模式实验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AB型)胚胎为研究对象,用发育至24hpf的斑马鱼胚胎,在浓度梯度为0、10、15、20、25、30mg/L的丁香酚中进行96h的暴露实验,通过形态学观察、整胚转录组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来探讨丁香酚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10~30mg/L丁香酚暴露会造成斑马鱼胚胎孵化出现延迟,鳔发育缺失率明显升高,体长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在开口期(120hpf)前各浓度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开口期后鳔缺失的仔鱼因难以正常游动而摄食困难,最终逐渐死亡,各浓度组的累计死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这些形态异常程度与丁香酚的浓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用整胚RNA-seq转录组分析了对照组与丁香酚较低浓度(15mg/L)暴露组在孵化期(72hpf)和开口期(120hpf)两个时期的斑马鱼胚胎基因表达谱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孵化期丁香酚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有275个基因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109个基因上调,166个基因下调;在开口期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有297个基因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66个基因上调,231个基因下调;层次聚类树分析显示各组样品的生物学重复之间差异很小,而组间差异很大,这些结果表明丁香酚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在基因表达层面造成了明显影响。15mg/L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孵化期和开口期表达都有显著差异的基因有37个,这些差异基因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药物分解代谢途径和抗氧化系统,其中调控药物代谢途径的基因有cyp1c2、cyp2r1、cox5b2、hbae5、zgc:101040,调控抗氧化系统的基因有cyp1c2、cyp2r1、cox5b2、dao.1、xdh、fads2、nfkbiaa、gadd45ba。此外,调控消化相关酶胰蛋白酶和锌羧肽酶活性的基因表达水平均出现显著下调,其中调控胰蛋白酶活性的基因有bfb、CELA1(1 of many)、prss1、prss59.1、prss59.2、ctrb1,调控锌羧肽酶活性的基因有cpa4、cpa5、cpb1。这些变化表明丁香酚暴露后仔鱼的组织器官可能受到了氧化损伤,正常摄食消化功能也可能受到了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录组学研究结果中的药物分解代谢途径和抗氧化系统部分相关基因(cyp1c2、cyp2r1、cox5b2、hbae5、dao.1、xdh)在孵化期和开口期的表达水平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学结果一致。同时还检测了调控鱼鳔发育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部分关键基因(wif1、dkk1b、fzd3b、fzd6、ctnnb1、lef1)在孵化期和开口期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这一通路的传导被抑制,其中Wnt信号通路抑制基因wif1表达显著上调,通路内基因fzd3b、fzd6、ctnnb1和lef1表达均显著下调,以上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与丁香酚浓度在10~30 mg/L时均存在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存在毒性影响,可能造成了组织器官的氧化损伤,丁香酚可能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基因抑制了鳔的正常发育。结果显示,丁香酚对斑马鱼胚胎存在剂量依赖的毒性效应。丁香酚暴露会引起斑马鱼胚胎发育延迟,组织氧化损伤,消化酶活性下降。丁香酚暴露所致的开口期鳔发育缺失可能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传导抑制所致,鳔缺失仔鱼最终会死亡。本研究结果可丰富对丁香酚胚胎毒理学的知识,为丁香酚环境毒理学提供参考数据。
其他文献
铁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氧化还原反应多种生理过程,特别是在缺铁环境中,喷施铁肥对植物生长效果更为明显。目前关于铁肥对果树缺铁黄化的研究较多,但由于蔬菜不会表现出缺铁症状,人们往往忽视蔬菜对铁营养的需求,因此,增施铁肥对提高蔬菜生长及产量的研究甚少。另外,土壤—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增施铁营养后植物生长生理发生变化,根系代谢变化带来的根际分泌物变
猪场废水悬浮性固体、有机物以及氮含量高,传统的厌氧发酵处理猪场废水普遍存在发酵周期长,厌氧发酵系统不稳定的问题。论文从利用厌氧发酵处理猪场废水技术产业化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首先对猪场废水进行秸秆过滤,以实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性固体,达到强化预处理目的,经过预处理后,滤液中的不溶性杂质含量明显减少,为后续厌氧发酵提供方便,然后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优化厌氧发酵,提升发酵效率,最后利用鸟粪石沉淀法对厌
桑椹是桑树的果实,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桑椹菌核病是桑椹生产中危害性最高的一种真菌病害,每年都会给桑椹生产带来巨大影响,进而导致巨额经济损失。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影响桑椹生产最主要的真菌病害,它是由死体型病原真菌桑实杯盘菌侵染而引起的。桑实杯盘菌为丝状真菌,菌丝生长聚集缠绕形成黑色菌核,帮助桑实杯盘菌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同时菌核
酸性土壤中铝毒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气候变暖、工业发展、环境污染、酸沉降、农业化肥施用等都加剧了土壤酸化,促进铝大量溶出成为活性铝,加深了铝毒害而使林地生产力大幅降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生长于我国南方酸性土壤上的主要造林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曾因铝毒害发生大面积衰亡。有些外生菌根真菌(ECMF)能显著缓解铝对马尾松的毒害,有利于马尾松幼苗在
叶片是水稻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器官,对产量和品质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适当的增加叶片面积,有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提高CO2利用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因此,研究调控水稻叶片宽度发育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中,我们克隆了一个水稻叶片变宽基因WIDE LEAF 1(WL1),对突变体表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组织学分析,对WL1基因进行图位克隆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是一种分布广泛且能够危害多种作物的农业害螨。随着植物的不断进化,寄主植物已形成了多种方式防御叶螨的危害,如植物自身产生次生代谢物、富集环境因子以及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害螨天敌等。硒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微量营养元素,由于植物不能依靠自身合成硒,也不能长期储存硒,因而主要通过从土壤等外界环境中获得。除满足自身生长发育需要外,植物还可以利
根系(Roots)是植株吸收水分、矿物质养分及固定植株的重要器官,其发育依赖于根尖分生组织(Root apical meristem,RAM)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其根系不发达、主根入土较浅、易发生根倒,不利于生产。WOX(WUSCHEL-related homeobox)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根系发育和胁迫响应等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环境、技术革新以及管理理念的巨大变革,企业间网络联结关系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美国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试图对我国经济进行打压的今天,充分发挥股东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至关重要。同时,随着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广泛运用,跨学科、多维度的交叉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新趋势,当企业嵌入到社会网络中,其所处的特殊网络位置所带来的资源信息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
由于化石燃料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全球CO2浓度日益增加,预计2050年大气CO2浓度将达到550μmol mol-1。由于作物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会因氮素甚至其他养分不足受到限制,亟需重新审视未来更高CO2浓度条件下的施肥增产管理策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夜间植物根系和土壤呼吸使田间大气CO2浓度夜间高于白天,为获得CO2浓度升高与施肥水平互作对作物产量刺激的准确估计,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