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肝功能衰竭模型犬的制备及麻醉管理 目的: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法制备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模型犬,从麻醉角度对犬的麻醉方法、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变化及处理措施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以掌握完善的麻醉管理经验,并观察术后ALF犬的病理生理变化。 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为杂种犬6只,采用门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吻合及入肝血流阻断制备ALF模型。应用盐酸氯胺酮和丙泊酚诱导行气管插管,安氟醚、N2O吸入维持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及麻醉药物对实验犬呼吸、循环、体温的影响,监测实验犬在门静脉、下腔静脉阻断时、血流开放后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变化,并观察术后实验犬肝功能指标(血氨、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变化以及死亡后肝脏、脑组织常规病理变化。 结果:(1)门静脉、下腔静脉阻断前:实验犬心率(HR)平均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值与基础值相比显著下降(p<0.05),但下降幅度<30%;呼吸频率(RR)较基础值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潮气量(VT)与基础值相比显著减少(p<0.05)。(2)麻醉后体温较基础值显著下降(p<0.05)。(3)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后MAP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血流开放后较阻断时明显上升(p<0.05),但仍低于基础值(p<0.05),关腹时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心静脉压(CVP)在血流阻断时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血流开放后较阻断时明显升高(p<0.05),关腹时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R在血流阻断时较基础值明显加快 (产0.0一),开放早期仍显著高于基础值(厂。.05)。(4)阻断1 smin后HCO3“较基础值显著下降(产0.01),开放早期及关腹时仍显著低于基础值咖切.01,那。.05)。PH值在阻断期和开放早期亦较基础值显著下降(P<o.05),关腹时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电解质,肌配在各期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动物全肝血流阻断后血氨、总胆红素水平随时间延长呈显著进行性升高趋势卜0.05),凝血酶原时间在血流阻断3h以后呈显著进行性延长趋势印尺0.05),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亦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在全肝血流阻断3h后两两比较亦呈显著性差异幼切.05)。(6)实验犬平均存活时间336.67士44.23min,死亡前均有颅内压增高的征象,死亡后开颅检查脑可见脑组织明显水肿,脑组织常规病理可见脑组织水肿、部分神经细胞坏死。肝脏常规病理可见肝小叶明显坏死、肝细胞均质红染,肝组织内出血。结论:(1) ALF模型犬制备术中采用安氟醚,NZO复合吸入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控性较好的麻醉方法。(2)术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等指标,及时处理维持动物呼吸、循环、内环境稳定,实验犬能耐受一期法全肝血流阻断。(3)采用一期法全肝血流阻断制备犬ALF模型,实验犬表现出ALF病理生理紊乱的特征性变化,具有较好的可复制性,并且此模型为评价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提供了较长时间的治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