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移动设备和电脑设备成为人们的必备生活物品,电子载体上涌现出一大批软件,由于发展速度快、成长时间短,互联网行业传递出了一种快消快长的信号。为了增长互联网产品的生长周期,稳固互联网企业的市场地位,品牌基因成为了着力点。本文旨在研究构建在互联网领域的品牌基因生成与发展机制模型,为中小企业提供如何在互联网浪潮下构建自身品牌基因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维持基因延续和进化的方法论。研究思路发起于传统行业的品牌基因研究,尤其是汽车领域关于品牌基因的生成、表征以及继承进化都已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指导体系。本文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对象拓展至互联网行业,将研究主体转换为互联网产品,主要产品形式是PC端的网站和移动端的软件、系统等,为该类产品的设计提供基因层的方法论指导。研究首先明确传统行业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形态表征及提取方法,将其嫁接到互联网产品设计中,通过问卷、访谈、spss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基因的提取流程及方法进行再设计。由于显隐性基因之间存在相互生成,相互制约的影响机制,针对既有硬件产品布局又有软件产品布局,且自身暂无明确隐性基因策略的品牌来说,提取出其品牌基因的生成模型如下:基于硬件产品表现建立品牌基因原始形态库——抽象提取共性形态——生成显性品牌基因——融合意象评价作为约束——生成隐性品牌基因——指导软件产品的设计表现。针对已有明确隐性基因策略的品牌来说,提取出其品牌基因的生成模型如下:提取企业战略层要素——生成品牌隐性基因——约束指导产品设计表达——构建产品显性基因体系。在构建显性基因表达体系时,引用了 Alan Cooper提出的、经过多重市场验证后确认可行的软件产品设计开发流程作为基础,将软件产品分成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分层次进行品牌基因原始形态库的构建,接着提取出抽象的共性形态,生成显性基因表征库。最终的研究成果是一个显隐性品牌基因的生成转换模型,以及具体落实到软件设计上的显隐性品牌基因映射库。在研究的最后,以小米为实例验证对象,从小米的硬件产品中提取出产品显性基因,融合小米自身的品牌定位和基因战略,从五个层次对小米的主要运营软件——“米家”进行验证,提取出米家的显性基因表征,并将其和小米硬件产品所体现的基因表现进行对照,发现具备相当程度的吻合性,证实小米公司的软硬件设计是遵循统一的品牌基因表达体系而进行的,但是也存在部分未吻合甚至偏离性较大的设计表达,可见软件产品的基因表达体系的完整度和系统性弱于硬件产品,这也为小米的进一步软件设计迭代提供了 一个主要修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