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中身份识别与增强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zho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和典型的安全模型,然后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的测评标准。第二章介绍了操作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尤其对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两种机制做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介绍了一些新型的访问控制机制。 第三章分析了Linux的访问控制机制的特点,指出了其中的缺陷,主要是自主访问控制不够完善和缺乏强制访问控制,然后介绍了一些改进技术。在第四章,介绍了GAFC访问控制框架,并且借鉴该框架,利用劫持系统调用的方法,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增强的访问控制系统。该系统在Linux内核2.4.18的基础上,加入了文件访问控制列表(ACL),添加了基于多级安全模型的强制访问控制(MAC)机制,从而实现了TCSEC标准中B1级的部分性能,大大加强了Linux的访问控制性能。 第五章首先介绍了Windows NT/2000的安全机制和组件、用户身份标识与鉴别和访问控制机制,然后提出并实现了一种结合硬件(USB Key)的登录管理和访问控制方案。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研究主动网络的管理模型和实现技术。作者在国家863项目——安全主动网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对主动网络管理技术以下几个具体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本课题实现了一个对中国工商银行伊犁州分行进行了全面成本管理的银行效益考核系统。这个效益考核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成本自动分摊子系统和业绩价值评价子系统。
多路复用技术是通信中常用的技术。对于连续波而言,若使用FDM方式,需要发射多载波信号,而且要进行功率回退和非线性补偿;若数字化后进行TDM传输,频带效率会很低。本文基于连续波时
本论文首先探讨了网络安全的研究历史,信息安全的策略和目标,提出入侵检测系统的理论模型;在对入侵检测技术及其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高速网络环境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近几年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图像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自动化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得到了进
该文致力于改善差分跳频的抗干扰性能.全部内容可用"一个中心、两个改进点"来概括.其中,"一个中心"是指围绕改善差分跳频抗干扰性能这个中心,分析研究影响差分跳频误码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