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统照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上出现较早的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致力于文学创作了。早期发表了多篇白话小说,1922年的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一叶》,1924年的长篇小说《黄昏》,以及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1923)、《霜痕》(1924)、《号声》(1927)等,并发表了诗歌集《童心》(1925)。王统照早期小说多以探讨人生问题开始,表现了“美”与“爱”的思想,笔调清新,赋予主观抒情色彩。但后期的文学创作多于写实为主,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山雨》、《双清》等。王统照在谈及自己的文学创作时也曾提到之所以前后文学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是由于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危亡,整个社会颓废不堪,单纯的用“美”与“爱”的思想作为拯救社会的一剂良药,已然显得微乎其微,因此走向了写实的创作道路。但笔者认为研究王统照以“美”与“爱”思想作为红线的早期文学作品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对王统照早期文学作品的研究,分别从“童真”、“自然”和“异性爱恋”中概括王统照早期文学创作的“美”与“爱”的思想内涵。王统照早期文学研究性著作中曾提到“美育”一词,即美的教育。认为美的教育可以使人性优良高尚,天性得到自然解放,从而达到一种真、善、美的效果。所谓“美”其实是人内心的一种需要、满足和追求,只有当人的内心被高尚而有意义的东西占据时,内心的污浊才会被祛除,内心得到满足,从而达到实现人生理想和信念的目的,王统照早期对“美”的作用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美”是拯救大众心灵的一剂药方。关于“爱”,王统照认为“爱”是一种关系,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而这条纽带敏感而又充满韧性,它包括泛爱、博爱、平等之爱等,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体现人在社会生存中的价值。“美”与“爱”反映在人的思想价值层面上,表现为从人的觉醒到人的思想意识的提高到人的价值追求的实现,在这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中,作家王统照把“美”与“爱”思想理念渗透到文学作品与文学论著中,从而体现人的价值和追求,即在人的价值和人的理想中探索人的本质。“美”与“爱”是事物的两方面,又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美即是爱,爱即是美,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无论是王统照作品中的人体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艺术之美,亦或童真之爱、母爱、异性之爱、女性之爱等,都渗透出作者对“美”与“爱”价值观念的表达和肯定,表现人类的终极关怀。本论文选取王统照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类意象,分别为自然、童真和爱恋。论述“美”与“爱”在三类意象中的表现和内涵。终归目的还是用人的理想和人的价值呼唤“人的觉醒”的艺术。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自然中的“美”与“爱”。从表现特征、文本内涵以及大众化意义中认识这种自然之美爱思想其实是对当时动乱不安社会的消解,是跳出此世界而对彼岸世界的“悬空式”书写,终归目的依然是渗化到人的觉醒当中。第二部分写童真中的“美”与“爱”。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把对人性的描写回归到人的最初阶段,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善”依然是人终极价值最重要的一部分。儿童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友情和亲情是不受社会污浊的,在心灵之上的最真挚的感情,是对麻木病态的国人形象的颠覆和瓦解。以写童真之美爱来起到净化大众心灵的目的。第三部分写爱恋中的“美”与“爱”。以男女题材写恋爱关系,把人与人之间的爱扩展到最大程度,具有大胆与创新精神。对男女恋爱关系心灵上、肉体上的书写,其实是对人身自由、恋爱自由及人性解放的大胆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