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常见的关节疾病,是引起中老年关节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民政部发布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6714亿,因此预计未来最大的OA患者人群将在中国。对于年轻人来说,膝关节创伤明显增加了此类患者将来出现OA的风险。因此,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对已经发生的骨性关节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减轻骨性关节炎病变的程度,避免发展到晚期。人体的主要负重运动关节是膝关节,也是最容易受损伤的关节之一。关节软骨是保证关节运动的最重要结构,关节软骨的退变是关节炎的早期表现之一,因此,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MR具有无创、良好的组织对比、多平面,多序列扫描以及通过三维数据采集获得高分辨影像等特点,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由于膝关节运动的复杂性,单纯的伸直位的影像资料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医学研究人员对膝关节的充分认识。本研究是动态扫描膝关节,使膝关节被动屈曲10°、20°、30°、40°、50°、60°,观察早期骨性关节炎在膝关节屈曲状态下的影像表现,分析伸直位与屈曲位扫描在骨性关节炎诊断中各自的价值,探讨髌股关节炎的发生机制,为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依据,为预防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确定膝关节运动的安全角度提供理论依据。目的:通过膝关节多角度屈曲MR扫描,观察膝关节早期关节炎髌股关节关节软骨损伤情况、骨髓水肿位置,了解髌股关节被动屈曲0°、10°、20°、30°、40°、50°、60°病变对合情况,判断最容易引起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角度,探讨膝关节屈曲动态MR扫描在诊断髌股关节早期骨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检查技术部分:选择髌前区疼痛的早期骨关节炎的患者,作为志愿者,进行MRI影像学研究,采用Siemens公司Avanto和Symphony1.5T超导型MR机,共22例中早期骨关节炎的膝关节,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在31~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岁。病变共36处,髌骨与股骨均显示有骨髓水肿的13例,仅髌骨显示骨髓水肿的5例,仅股骨髁显示的有4例。每个志愿者在伸直位时均采用T1WI-SE、TSE-Pb、T1WI VIBE水激励序列进行失状位扫描,观察软骨损伤程度,进行软骨损伤评分。在保持股四头肌松弛状态下,被动屈曲10°、20°、30°、40°、50°、60°,每间隔10°进行TSE–Pb序列扫描,观察髌股关节失状位图像上,骨髓水肿位置、大小及股骨髁前缘骨髓水肿损伤最大层面与髌骨后缘骨髓水肿损伤最大层面对合大于80%的角度进行统计,确定髌骨关节创伤最多的角度。所有产生结果均由3名MR诊断医师,其中两名具有10年以上的骨关节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阅读,并对每个图像的诊断结果达成一致意见。在统一了评价标准后确定髌股关节创伤对合的角度。对软骨的损伤进行评分,被动屈曲小角度(0°~20°)组和大角度(30°~50°)组的软骨损伤程度与角度的关系进行比较,运用SPSS13.0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4分制对T1WI、TSE-PD-FS和T1WI-VIBE序列进行图像评价,结果显示:T1WI VIBE序列显示关节软骨评分最高,均值为3.64±0.49。TSE-PD-FS序列显示骨髓水肿、半月板、韧带、关节积液的分值均高于其他序列。正常的骨质的显示则以T1WI效果最好,均值为3.95±0.21,上述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现髌股关节关节软骨内T2WI信号异常4处,局限性软骨变薄20处,关节软骨局限性缺损12处。髌股关节软骨下骨髓水肿共22例,共36处,胫骨软骨下骨髓水肿有4处。骨髓水肿的范围最小0.51cm,最大2.52cm大小。内侧半月板撕裂1例,半月板变性10例。膝关节少量关节积液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髌股关节被动屈曲时,骨髓水肿样变对合在30°~60°内均有骨髓水肿样变对合情况,最多的角度为40°,在小于30°屈曲角度扫描中未见髌骨软骨与股骨软骨对合的病例。小角度(0°~20°)组的软骨的损伤评分小于大角度(30°~50°)组(P<0.05)结论:膝关节多角度屈曲MRI扫描技术是一种安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T1WI VIBE序列是研究关节软骨的最佳序列。膝关节屈曲30°~50°的活动是容易损伤髌股关节软骨的运动角度,膝关节小角度屈曲运动是预防髌股关节炎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