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次贷危机后,为了更快的从经济危机的影响当中走出来,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政策。危机后,在外需急剧下降,内需短期内无法提振的情形下,中国政府采取的刺激政策是以四万亿投资计划为代表的政府投资,其中伴随着流动性的巨额投放。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各类投资公司,一直为地方政府进行基础建设、城市建设、工业建设等活动,但是其发挥主导作用是在应对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自2008年以来,随着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规模和数量的飞速发展,同时在2009年初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进而国有政府投融资平台得到肯定和鼓励。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虽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是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开始摸底信贷极速扩张后的真实风险。在2009年上半年新增信贷占比较大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成为审核的主要对象之一,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信贷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此同时,许多在建项目和新上马项目的资金缺口又客观存在,因而如何保持投融资平台的流动性就成为平台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对普通企业的融资研究较多,而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研究,相关文献较少。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融资结构的文献进行综述,较为系统的归纳了国内外企业进行融资结构安排的方法,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国内政府投资公司基于流动性保持的融资渠道及融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在深度剖析了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XX投资集团的财务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尽管近年来,投资集团的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但是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都较为稳定,长期资本对长期负债的覆盖程度较好,所以得出该投资集团所面临的财务问题是流动性问题,而不是清偿力问题的结论。其次,通过对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融资方式的对比分析,一方面,肯定了投资集团在为地方工业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积极探寻解决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以期实现公司的持续化融资方面的努力;另一方面,指出要使投资集团保有适当的流动性,就必须在调整企业融资模式和融资结构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和发挥其信息中介职能。最后,本文在探寻投资公司基于流动性保持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过程中,提到投资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职能和一定程度上解决流动性紧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