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柔性触控传感器的大尺寸石墨烯转移技术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k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方式形成的六角形蜂窝状平面薄膜,是一种只有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由于它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透光率,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高导电性以及超高的强度等;这些在实际应用中都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自从被发现以来,就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和研究。从微机械法剥离高定向热解石墨制备的第一片石墨烯,由于尺寸小,仅限于基础研究;到目前已经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制备石墨烯,比如化学氧化还原法、SiC外延生长法以及在Ni、Ru、Ir、Cu等不同的金属衬底上生长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大面积、高质量的单层石墨烯,能满足触摸屏、太阳能、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分子分离等工业领域石墨烯应用的需求;然而实际的很多应用,需要将生长在金属衬底上的石墨烯转移到所需要的目标衬底上。现阶段将金属基底上的石墨烯高质量、无破损、无聚合物残留地转移到目标基底如Si/SiO2、玻璃、PET上还存在着很大的挑战。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转移方法将大面积的石墨烯直接高质量地转移到目标基底上;并且基于这种石墨烯薄膜,将其应用到了柔性触控传感器领域,成功制备了电容式柔性触摸屏。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开发了一种热辊压的转移技术,能一步直接将生长在铜箔衬底上的石墨烯大面积、高质量地转移到塑封膜(EVA/PET)基底上;对转移后的石墨烯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谱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转移到塑封膜基底上的石墨烯是完整的,无聚合物残留。优化转移工艺,经硝酸的掺杂可以将EVA/G/PET薄膜的方块电阻降到200Ω/sq,并且透光率还能保持86.7%以上。(2)研究了掺杂后G/EVA/PET薄膜的耐弯折性;测试在不同曲率半径和弯折次数下方块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曲率半径2~90mm范围内弯折两次方块电阻几乎没有变化(变化率约为~0.01%),在曲率半径2mm条件下弯折一万次后方块电阻也几乎没有变化(变化率~0.02%)。说明G/EVA/PET薄膜具有出色的耐弯折性能。(3)基于G/EVA/PET薄膜良好的导电性、透光性、耐弯折性等特点,制备了柔性的电容式触摸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基触摸屏在弯曲的状态下能很好的工作。
其他文献
本文对甲烷脱氢聚合制高碳烃(芳烃)的镍-钴/HZSM-5催化剂进行了制备和表征。采用浸渍法和硝酸镍、硝酸钴及HZSM-5为原料,通过混合、浸渍、脱水、干燥、焙烧和加氢还原,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钴-镍/HZSM-5催化剂。XRD分析表明,反应前催化剂在20(°)为37.42和43.57处的衍射峰为Ni2+和NiO;在8.24、9.16、23.37和23.95处的衍射峰为镍和钴合金NiCo2O4。而反应
水稻CSLF6基因是类纤维素酶F家族的成员,参与(1,3,1,4)-β-D-葡聚糖的合成。为了了解OsCSLF6在细胞壁合成途径上的功能,我们获得2个OsCSLF6-DNA功能缺失突变体oscslf6-1与oscslf6-2。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手段研究了OsCSLF6基因对水稻株型与纤维素合成的影响,并得到以下结果:1. OsCSLF6的2个T-DNA突变体纯合植株的表型都表现为株高变小,分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