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市场信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faweaw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前提。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它不仅是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还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信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信用问题主要是信用缺失的问题。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而,建筑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的信用问题就更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样的背景下,对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加强建筑市场信用建设的建议就更加具有实际意义。从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影响信用形成的因素,进而结合建筑市场的特点来探讨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原因,提出信用缺失的对策。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其次,对信用的内涵和经济学解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并分析了建筑市场的相关概念,详细分析了建筑市场中建筑市场主体的失信行为表现和现状。然后,分别从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角度对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为后文提出治理对策建议做好基础。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正式约束、非正式制度和制度实施机制三方面来考察建筑市场的信用缺失,这三方面都出了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背景造成居于核心作用地位的意识形态发生变化,诚信道德缺失,使人人追求最大利益过程中不择手段,造成建筑市场信用缺失,在非正式制度软化的同时,正式制度相应缺乏,如产权制度不完善等都是造成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因素,我国也探索出一些有益的制度建设途径,但是制度的实施机制不健全,导致制度的效益不明显。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看,由于信息资源的稀缺性和信息搜寻成本的限制,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不对称又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造成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不能完全消除,需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遏制失信行为的发生。   通过对有外部约束力的情况下建筑市场信用主体的博弈分析,指出加大行政监督的力度,增加失信惩罚的力度,提高失信成本,把行政监督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建筑市场的诚信信用平台,同时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第四章形成对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个建设(建筑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筑信用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建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存在交集,相互影响,并行发展的四个环。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相当复杂,必须全面系统进行把握,加强市场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构建以信用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并信用文化建设。建筑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深入改革资质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工程担保制度、加强失信惩戒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建筑行业违法犯罪的执法力度。加强建筑类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明确产权结构。建设完善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的法制基础、现阶段应强化政府监督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完善信用共享平台以及诚信平台建设等。文化建设作为非正式约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意识形态的地位不可忽略,从道德上来约束建筑市场的失信行为,才能走得更远。  
其他文献
社交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网络行为方式,社交网络平台业已成为人们信息交流和信息传播的中心,这在微博、微信上表现的尤为显著,网络集群行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
顾客忠诚是企业盈利的基石,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体验经济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企业展开体验实践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因此,对顾客体验与顾客忠诚关
初中语文教学通过多元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教学形式中知识传播的魅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与未来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成为当代经济社会的主旋律。现代创业日益呈现团队化的趋势,使得团队创业更加普遍、创业模式更加多元,也使得创业风险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