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城镇妇女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gang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现阶段的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早日实现小康社会。人类社会一直是两性相生相长、共同发展的社会,只有实现两性和谐发展,这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社会。妇女体育在实现两性和谐发展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作用。妇女体育能够促进女性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就促进了两性平等和谐发展,从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丹阳市属于苏南经济板块,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之一。因此,了解丹阳市城镇妇女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能够对苏南城镇妇女体育的发展进程提供参考,从而找出关键问题及相关对策,为江苏妇女体育的发展寻找出合适的突破口。本文以江苏省丹阳市城镇妇女(年龄≥18岁,非在校生)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该区域妇女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而细致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丹阳市城镇妇女体育参与的年龄特征、文化特征、职业特征对体育参与影响各不相同。妇女体育的“马鞍型”结构态势依然存在,青壮年、老年妇女体育锻炼参与程度较高,中年及中老年则较低;智力型工作者及离退休人员较体力型劳动者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强;由于苏南地区文化的影响,丹阳市妇女属于高水平文化结构。2.丹阳市城镇妇女的体育活动价值观念己出现多元化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丹阳市城镇妇女参加体育活动除了强身健体、预防克服疾病外,对其心理作用和社会价值也有一定认同,说明城镇妇女对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已超越体育对人体的生物价值层面的局限,在体育的娱乐、心理情绪和扩大社会交往方面的认识也有发展。3.丹阳市城镇妇女大部分都能坚持体育活动,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调查的妇女中有51.5%的人属于体育人口。妇女选择的体育项目呈现出多样性特点,选择面更加广泛,其中广场舞成为当下妇女主要选择的体育项目,既能扩展人际交往、愉悦身心,也能强身健体、塑造体型,在妇女中流行开来成为一种时尚,反映了她们易于接受新型的体育项目;锻炼的方式更趋向与朋友、家人及有组织的锻炼,这暴露了妇女比男子依赖性强的特点;丹阳市城镇妇女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清晨、晚上;公园广场、社区附近是她们的主要聚集地。4.随着丹阳市经济的腾飞,城镇妇女人均月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拉动体育消费内需起到了直接作用。选择体育消费在101-500元/年的妇女人数最多,占34.9%;体育消费在50元以下/年的以及1000元以上/年的妇女人数最少,分别只有总人数的15.1%、10.7%,体育消费呈两头低中间高的趋势。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仍然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信息、劳务型消费偏低,消费结构有待完善。5.影响丹阳市城镇妇女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比较复杂,“家务繁重”、“工作繁忙”是丹阳市城镇妇女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次要因素也不容忽视,如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专人指导、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等。
其他文献
冠状面视角的生物运动知觉中存在一个特殊现象,正射投影的光点行走人物具有双稳态特性,即对于同一个刺激,既可被知觉为朝向观察者(facing-the-viewer),也可被知觉为背向观察
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进行所有与学业有关的活动时所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主要包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以及在考试期间的各种情绪体验。以往研究主要探讨学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