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手段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这些综合治疗在90%的原发乳腺癌和50%的复发转移乳腺癌中显著地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调查显示Ⅰ期、Ⅱ期和Ⅲ期乳腺癌的5年复发风险分别为7%、11%和13%,30%的乳腺癌最终会复发。肿瘤的多药耐药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l,MRP1)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是ATP依赖性(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ABC)跨膜转运蛋白超家族的主要成员,具有药物排出功能,进而降低细胞内的细胞毒性药物浓度,引起肿瘤细胞的耐药。相关研究表明蒽环类药物是BCRP和MRP1的底物,而蒽环类药物恰恰是乳腺癌化疗的主要药物,故BCRP和MRP1与蒽环类药物的关系的研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鲜有关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与耐药蛋白的关系的研究,且BCRP和MR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的研究报道少见,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局部复发乳腺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和无复发转移乳腺癌中BCRP和MRP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旨在探求代谢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以及与肿瘤MDR的关系,为肿瘤的预后评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寻求肿瘤治疗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一、实验方法:
(一)病例和标本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1166例乳腺癌。我们从中选择42例复发转移的肿瘤标本,经随访证实已发生复发转移,复发转移以临床评估,胸片,彩超,头CT或MRI和骨扫描为诊断标准,以三年为时限;并选择同时期的84例为无复发转移组,作为对照组。另外15例标本为局部复发乳腺癌,经二次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相同,为复发灶。患者术前未经过任何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导管浸润癌,术后接受至少4个周期的蒽环类方案化疗。
(二)试剂
鼠抗人BCRP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为1:100)、鼠抗人MRP1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为1:100)及山羊抗鼠SABC试剂盒均购自美国SANTA Cruze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按照SABC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所示步骤进行,切片经柠檬酸缓冲液(PH=6.0)高压热修复预处理。
(四)结果判定
观察BCRP和MRP1时,均以镜下观察到细胞核蓝色,胞质棕黄色染色为阳性。每张切片选择5个视野,用40倍物镜观察采集图像。对于每张图像,我们应用MetaMorph/Evolution MP5.0/BX51图像采集及分析软件,分析测定其阳性区域的光密度值(Optical Dens,OD)及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l Optical Dens,IOD)。结果均记录在表格中,准备统计学分析。
(五)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乳腺癌中局部复发组、复发转移组、无复发组的BCRP与MRP1的比较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以及BCRP和MRP1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用Spearman秩和相关检验。所有统计分析过程均采用p<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所有检验和P值均为双侧。
二、实验结果:
(一)BCRP和MR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BCRP和MRP1在126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BCRP和MRP1的效应产物主要定位于胞浆和胞膜,呈棕黄色颗粒弥漫或散在分布。BCRP的阳性表达IOD值为44.07±25.48,MRP1的阳性表达IOD值为14.93±11.97。另外,少数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也可见上述蛋白表达,但着色浅,且分布不均匀。
(二)局部复发组、复发转移组及无复发转移组与BCRP和MRP1表达
局部复发组、复发转移组及无复发转移组的BCRP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BCRP在局部复发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复发转移组(p=0.001),在复发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组(p=0.04),MRP1在复发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组(p=0.003),BCRP和MRP1无显著相关性。
(三)复发灶与原发灶的BCRP和MRP1的关系
我们选出10例乳腺癌局部复发病人的复发前后两次标本进行比较,分布命名为原发灶组和复发灶组,分别比较两组间BCRP和MRP1的表达情况。结果提示BCRP在复发灶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组的表达(p=0.01),MRP1在两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85)。
(四)BCRP和MRP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BCRP与ER(r=0.389,p<0.01),PR(r=0.215,p<0.05),HER2(r=0.339,p<0.05)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MRP1与淋巴结转移(r=0.207,p<0.05)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各项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
结论:
1、BCRP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及局部复发乳腺癌中高表达,既存在原发性耐药又存在获得性耐药,且与ER、PR和HER2呈正相关,是预后的不良指标。
2、MRP1在复发转移的乳腺癌中高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耐药相关,且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提示肿瘤的恶化程度。
3、BCRP与MRP1的表达无相关性,但联合检测可指导临床用药并评估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