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建、构筑物限位防护装置试验与理论分析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by289702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震技术是目前在减控震技术中最为成熟的,从实际强震观察和试验研究来看,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不论是建筑,还是桥梁或渡槽采用隔震手段,共同的特点是在强震过程中以隔震装置(支座)集中产生大变形来换取结构产生较小的变形,甚至仍保持其在弹性性态内,从而避免强震的破坏确保结构物的安全。隔震结构设计中,必须为隔震装置产生大变形(水平位移)留有足够的空间,但同时当遇到极端强震时,为防止隔震装置变形(水平位移)过大而导致滚翻失稳等现象的发生,必须对其限位。如采用刚性限位装置,强震中上部结构与其发生碰撞,会增加结构地震响应,引起被保护对象的内力明显增加而导致破坏。限位技术是各类建、构筑物减、隔震设计中不可回避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也是减、隔震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本文针对国内外限位防护装置的研究设计方面的不足,实际工程的不够重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橡胶隔震限位防护装置。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1)本文隔震限位防护装置的选材和体型设计是合理可行的。(2)对所设计装置 本研究得到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的资助(项目编号:2002E2-32) 在侧向约束与侧向不约束两种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在荷载,限位防护效果更好更合理。(3)运用程序ANSYS有限元分析中,对隔震橡胶防护装置侧向约束时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从理论计算角度进一步了解了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全过程。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与所进行的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其他文献
在钢框架的传统分析中,一般将框架的梁柱连接假设成理想铰接或完全刚接。前者意味着梁柱之间不能传递弯矩,后者假定框架受载变形后,梁柱间的夹角保持不变。对连接性能的这种理想
本文通过对15块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单向板、9块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单向板、3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9根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梁按ISO834标准升温曲线进行了火灾试验,探索了火
在常遇大气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的碳化,使得钢筋周围混凝土的碱性降低,钢筋表面的钝化膜遭到破坏,引起钢筋锈蚀,从而导致结构耐久性失效。碳化混凝土再碱化维修技术能
学位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值计算方法在解决工程复杂问题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分析的各个领域。其中,对于渗流计算,有限元法以其对复杂边界、各向异性、非均匀性
当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以加速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为目的,综合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并行工程理论运用到建筑工程设计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单位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墙体改革、建筑节能等相关政策的实施,住宅产业现代化逐渐提上日程,工程界迫切需要对传统建筑结构进行改革和技术创新,开发新的住宅结构体系。针对传统现浇钢筋混凝
  本文考虑主体结构的对称性、连体的刚度、连体的位置、连体两端的处理方式等因素,进行了整体分析。  静力分析方面,从连体结构受不同荷载出发,分析连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关
本文对现有的膨胀土分类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和评价。由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与试验相结合,分析了膨胀土的的胀缩机理。在此基础上,对膨胀土的分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
本文把磁流变液阻尼器作为被动阻尼器(即电流恒定时)进行研究。本文对JZ20-2NW进行了动冰力和地震作用下的减振分析。首先对国内外现存的冰力模型进行了总结,并应用简化冰
本文以秦沈高速铁路振动测试结果为依托,分析高速铁路交通所产生的地面振动和结构振动的传播规律,评价高速铁路振动对环境的影响。选取单自由度系统来模拟单层(或多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