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袭警行为的刑事立法探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和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受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暴力袭警事件频频发生,从侮辱谩骂、围攻阻挠,到暴力抗法、恶意伤害,袭警手段不断升级,已严重侵害人民警察的人身权益乃至生命安全。袭警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对国家法律的公然挑衅,对社会正义的严重亵渎;它不但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的正常管理,而且损害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破坏国家的法治环境,最终导致人民的安全、自由和权益无法保障。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是否应将袭警行为单独纳入刑事立法范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003年起,已有多名人大代表将“在刑法条文中设立袭警罪”作为议案正式提交。本人参阅了“中国知网”中涉及袭警罪的所有硕士论文(从2006年4月至2011年3月,共17篇),绝大多数的观点都认为刑法应当对警察执法提供特殊的保护,应当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增设袭警罪,这种特殊保护更是对警察执法权威乃至国家权威法律尊严的保护。此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目前包括《刑法》在内的各类法律条文足以处置各种形式的袭警行为,足以保护人民警察的执法权不受侵害,没有必要设立袭警罪。作为一名警察,本文作者通过对现阶段袭警现象进行分析,借鉴世界各国在袭警行为方面的立法模式,并比较我国之立法,再通过对国内对立观点分别予以分析,尝试得出观点:我国是社会主义法系国家,纵观现行刑法罪名,从司法实践中节约法律成本的角度出发,现阶段尚没有必要在《刑法》中针对警察这一明确的特殊主体设立袭警罪,且设立袭警罪有可能助长警察滥用职权,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设立袭警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袭警问题,在暂不增设袭警罪的前提下,借鉴大陆法系法、德、意等国的做法,完善我国关于袭警问题的法律规定,更为合理可行。对于目前袭警行为的立法规制,本文作者认为可以考虑在《刑法》妨害公务罪条文中增加“加重情节”条款,以解决现有妨害公务罪法定刑过轻的问题,并对适用妨害公务罪的袭警行为要件、相应犯罪情节分别予以表述。最后,本文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的配套性规定提出了建议。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打击防范袭警行为的完整法律体系,使任何形式的袭警行为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其他文献
据了解,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的作用是系统性的,然而,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校园设施更新较快,规模有了明显的拓宽,人员流动速度逐步提升,这些都使
农用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对于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用土地周边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重要,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首要前提,重中之重。为提高我国农用土地整理质量,提高土
松本清张是日本最有名的推理小说家,日本的福尔摩斯,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列为世界推理小说的三大宗师。松本在中国也十分有名。他的小说和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
近年来,针对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进行中高职衔接培养,以数控专业为例,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个层面进行研讨与实践
建行山东省分行的零售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渠道建设被视为提高零售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逐渐引起了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并迅速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长期以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处在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重大和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各类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给员工生命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至关重要。本文重点对具有气候适应性的岭南传统园林的空间特征进行定量研究,试图从中提炼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伴随经济发展的是我国财政资金运行体系弊端的日益突出:财政支出透明度低下、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督、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政资金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