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作为目前最为有效方便的城市交通系统,近几年发展尤为迅猛,其内部站台及轨行区间的热环境问题也就越来越引人关注。地铁处于地下空间相对封闭,又由于列车运行产生大量的热,在常年运营后轨行区间内热环境会发生显著的不利变化,因此必须设置通风系统来维持区间内的热环境稳定。地铁运营时长相对其他建筑较长,地铁站台及轨行区间通风空调系统均需要特别注重节能控制。因此,对于轨行区间而言,选取节能有效的区间通风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探究更为有效的地铁区间通风系统节能技术方案,以更低的能耗实现地铁区间内热环境的控制,本文以采用屏蔽门系统的西安某在建地铁站至其上站之间的轨行区间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FD软件模拟分析了列车运行过程中区间内气流速度场和温度场,并总结该过程中气流的运动规律,且根据不同工况对比为优化通风设计及管理提出参考建议。最后根据气流规律及热平衡分析确定了明确的变风量通风优化方案,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工作:1)地铁区间内热平衡分析:首先分析了地铁区间内的热量关系;然后分别确定了区间内的产热源及主要的散热方式并估算了各产热源的产热量;最后明确了通风散热量与通风量的关系,为接下来的通风模拟研究提供方向并为通风量的计算提供理论基础。2)地铁区间CFD模型的建立:根据研究对象的施工图建立简化后可供计算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设置有效的对比工况。3)单车行驶时轨行区间内气流流场分析:首先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在该研究区间内一辆列车运行时,区间内各气流出入口断面的气流速度场及温度场;接着对不同工况即不同车速、风井布置时的各气流出入口的风速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总结了该过程中气流的运动规律并提出了流场发生明显变化的关键时间点,并以该关键时间点为控制点提出变风量通风概念方案。4)通风系统优化方案的提出:根据区间内的流场分析,对列车运行过程中区间内气流运动规律以及本文研究的地铁区间的流场状况进行总结,并根据上章对不同工况的流场对比分析对优化通风设计及管理提出参考建议,并从屏蔽门布置、站台空间优化、活塞风口布置、变风量通风几个方面探究详细的可供实施的优化策略;然后计算了变风量通风概念方案中的具体通风量,以此提出具体的变风量通风方案;最后再次建立采取该变频通风方案后的CFD模型,验证此方案满足通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