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失眠症伴排便异常者病因病机及中医相关证侯,为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统一的纳入标准,对纳入者进行一般信息、中医四诊信息、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睡眠数字评分量表的调查和心率变异性及脑功能活动的检测。根据四诊信息中有无排便异常分为排便正常组及排便异常组,同时将排便异常组细分为大便干、大便黏、大便泄泻、排便不畅、排便排不尽和排便无力6组。研究失眠症患者社会生活因素、性格特点、相关伴随症状、心率变异性及脑功能活动对排便异常类型及程度的影响,同时统计失眠症伴排便异常组的临床症状,总结分析相关的中医证候。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性检验、聚类等。结果:1.失眠症伴排便异常人群中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约为3:2;年龄分布主要以50-60和60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居多;职业分布以脑力劳动者居多,占其总例数的80.85%;文化程度以大学、高中等高等学历居多。性格特点以急脾气、爱生气、爱操心者居多,分别占其总例数76.60%、65.96%、78.72%。生活相关性事件分布特点以长期视频作业和进食快咀嚼不充分居多,分别占其总例数的74.47%和51.06%。其中有无生活应激事件多和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的失眠伴大便干者较其他类型排便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无工作压力大的失眠症伴大便粘者较其他类型排便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无长期视频作业和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的失眠症伴排便排不尽感者较其他类型排便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伴随症状分布特点:以多思善虑、健忘、心烦、舌苔腻、舌质红等居多,分占其总例数的68.09%、65.96%、59.57%、59.57%、59.57%。其中是否伴有多思善虑、头晕、易急易怒等伴随症状的失眠症伴排便排不尽感者较其他类型排便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1);是否容易出汗伴随症状的失眠症伴排便无力者较其他类型排便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1);PSQI评分发现失眠伴排便异常者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偏低、睡眠障碍明显、催眠药物应用较多;HAMA评分发现失眠症患者有无排便异常与其躯体得分、抑郁症、植物神经系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2.失眠症伴排便异常患者中医辨证多为肝郁脾虚证,病机多为肝气郁滞,脾气虚弱,肝脾不和,气机升降失调。3.失眠症伴排便异常组心率变异性分布特点:自主神经系统以交感系统活跃为主,占其总例数的62.5%。其中失眠症伴排便异常组LF/HF、LFnorm、HFnorm评分较排便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心能量指数、M-HRT.SD-HRT.SDNN.rMSSD.SD.SDSD.PNN50(%). TP、VLF、LF、HF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失眠症伴排便异常者脑功能活动分布特点:失眠症伴排便异常脑功能活动中投入程度评分较排便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失眠症患者往往伴有排便异常,该组人群中医辨证多为肝郁脾虚证,病机多为肝气郁滞,脾气虚弱,肝脾不和,气机升降失调;因此中医传统治疗失眠活血化瘀,安神定志的同时,应注重调和肝脾,调畅气机,宁心安神。2.失眠症伴排便异常患者多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且平素易思虑过度,自我投入程度较高;因此西医治疗失眠应注重较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恢复副交感神经张力,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