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的镇静作用,以及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手术过程中对于镇静药物用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全麻下行胃肠肿瘤手术的病人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0-70岁,体重48-81kg, ASAⅠ-Ⅱ级,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的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四组:利多卡因硬膜外组(LE组),罗哌卡因硬膜外组(RE组),利多卡因静脉组(LI组)和咪唑安定静脉组(MI组)。二、方法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给予晶体液5ml/kg静滴,面罩吸氧3L/min,常规监测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并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待病人安静后记录下各项数值作为基础值。LE组及RE组病人翻身行硬膜外穿刺(穿刺间隙因手术不同而选择Ts-L1),头向置管3-4cm。硬膜外试验剂量给予2%利多卡因3-5毫升,5分钟后LE组给予2%利多卡因10毫升,RE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0毫升,10分钟后两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03mg/ml静注,5分钟后可行全麻诱导插管。LI组先给予利多卡因0.8mg/ml静注,15分钟后再给予咪达唑仑0.03mg/ml静注,5分钟后可行全麻诱导插管。MI组仅于15分钟时给予咪达唑仑0.03mg/ml静注,5分钟后可行全麻诱导插管。麻醉诱导应用靶控得普利麻从2ug/ml逐渐调节至4ug/ml,罗库溴胺0.9mg/kg,舒芬太尼0.3ug/kg静注。术中依据情况以及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追加硬膜外药物剂量,LE组每45分钟给予2%利多卡因7毫升,RE组每2小时给予0.75%罗哌卡因7毫升。调节靶控输注得普利麻2-4ug/ml,使BIS值维持在40-60。三、统计分析方法所有数据采用前后组内对照和组间对照,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各组的年龄,体重,性别,硬膜外穿刺间隙及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用药后,各组病人的HR均无明显的改变;MAP在LE组及RE组给予硬膜外追加量后有所下降,给予胶体扩容,可纠正硬膜外阻滞引起的血压下降,维持在正常范围。Sp02始终保持在95%以上。ECG无明显改变。LE组和RE组组内对照各个时间点的BIS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LE组及RE组在各时间点的BIS值与MI组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MI组与LI组相比20min有显著差异。LE组和RE组与LI组和MI组相比,整个手术过程中维持相同的麻醉深度,显著减少了镇静药物的用量。而LI组与MI组相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LE组与RE组相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经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或罗哌卡因都可以显著的降低BIS值,硬膜外复合全麻组与单纯全麻组相比,减少了镇静药物的用量。经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都有镇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