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建立粪肠球菌感染离体牙模拟侧支根管的模型,观察HMME-PDT对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抑制作用;探讨不同能量密度的HMME-PDT抑制离体牙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效果,确定最佳激光照射参数,为PDT应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方法:
1.将粪肠球菌标准株(粪肠球菌ATCC29212)接种于TPY固体培养基后放入厌氧培养箱内37℃复苏培养24h,然后取5-6个单菌落转至TPY液体培养基,增菌培养48h,调整菌液浓度为1.5×109CFU/ml备用。
2.采用冠向下法对实验牙进行根管预备,然后在其近远中面距离根尖孔约3mm处用15#K锉制备人工侧支根管(锉尖直径为150μm);接种粪肠球菌建立粪肠球菌感染侧支根管模型。
3.HMME-PDT对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抑制作用的实验:将实验牙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为HMME-PDT组(以532nm半导体激光为光源,40μg/mlHMME为光敏剂,避光孵育时间为5min,激光功率选择60mW,激光照射时间选择120s);阳性对照组为5.25%NaClO冲洗组;阴性对照组为生理盐水冲洗组。各组实验牙标本(每个离体牙近中面侧支根管作为实验前标本,远中面侧支根管作为对应的实验后标本)处理前与处理后即刻用20#K锉取侧支根管内碎屑,然后将碎屑转至含5mlTPY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10倍递增连续稀释后厌氧培养24h,菌落计数。比较三种实验方法对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抑菌率,评价HMME-PDT对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
4.最佳激光功率参数选择实验:在确定HMME-PDT可以有效抑制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实验基础上,另选试验牙并成功建立粪肠球菌感染侧支根管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8组进行实验:A组为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冲洗根管;B组为阳性对照组,以5.25%NaClO冲洗根管;其余6组为HMME-PDT处理组,各组以40μg/mlHMME为光敏剂,避光孵育5min后用不同激光功率的532nm半导体激光在根管内上下提拉照射120s,按照激光功率的不同,分为C组(50mW)、D组(60mW)、E组(70mW)、F组(80mW)、G组(90mW)、H组(100mW)。观察激光功率对HMME-PDT抑制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效果的影响,找出最佳激光功率参数,为PDT应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实践提供合适的试验参数。
结果:
1.HMME-PDT对离体牙模拟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抑制作用的实验平板菌落计数结果显示:
(1)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冲洗组)相比,HMME-PDT处理组和阳性对照组(5.25%NaClO冲洗组)各侧支根管内细菌量均显著下降(P<0.05);
(2) HMME-PDT组对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抑制效果(89.59%)显著优于阳性对照组(76.9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HMME-PDT对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抑制作用的最佳激光功率选择实验的平板菌落计数结果显示:
(1)各不同激光功率HMME-PDT组和生理盐水冲洗组相比,抑菌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5.25%NaClO冲洗组相比,D组、E组、F组、G组、H组抑菌率均明显增高(P<0.05),而C组与5.25%NaClO冲洗组抑菌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不同激光功率的各PDT组的抑菌率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高,其中F组、G组、H组与C组、D组、E组相比抑菌率显著提高(P<0.05),而F组、G组、H组三组间抑菌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可以将F组的激光功率(80mW)作为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佳功率参数。
结论:
1.以40μg/mlHMME为光敏剂,避光孵育5min后用激光功率为60mW的532nm半导体激光在根管内上下提拉照射120s,此实验条件下的HMME-PDT对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可达89.59%,有望为临床根管消毒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2.在光敏剂浓度、光敏剂孵育时间、激光照射时间、激光波长一定的情况下,HMME-PDT对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杀伤效果与激光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HMME-PDT的抑菌作用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强,80mW以后,再增加激光功率,其抑菌作用无明显增加,80mW可以作为此实验条件下最佳功率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