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及圆柱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对比研究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xkbsy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路堤荷载下混合桩-网复合地基承载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0878084)”开展了本文的研究工作。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楔形桩和复合地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大比例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系统地进行了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及圆柱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对比研究。1)通过在软粘土中静力压入1根圆柱形木桩和3根不同侧壁倾角的楔形木桩的室内模型对比试验,获得了静压沉桩过程中桩周土顶面的竖向位移分布规律、压桩力随入土深度的变化规律,且对压桩前后桩周土的承载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分析。2)基于剪切位移法,引入Mylonakis & Gazetas桩—土相互作用及温克尔地基模型,导出了复合地基中桩—桩、桩—土及土—土相互作用柔度系数;在此基础上,考虑垫层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柔性基础下综合考虑桩—土—垫层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分析方法。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将理论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表明,在柔性基础下,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优于圆柱形桩复合地基。3)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对楔形桩和圆柱形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探讨了楔形桩和圆柱形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性状和不同垫层模量对桩—土沉降差的影响。
其他文献
荷载识别对于结构的健康监测与日常维护、安全评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就运用Tikhonov正则化和遗传算法进行荷载识别进行了初步的研究。Tikonov正则化是求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优化算法的快速发展,将计算机和先进的优化思想融合进工程结构领域,对结构(或构件)进行快速、准确的优化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工程结构设计领域不可避免的趋
我国是燃煤大国,煤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SO2气体能形成酸雨,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脱硫产业迅速发展,因而形成了大量的脱硫产物—脱硫渣,脱硫渣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