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曝气法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分布广泛,水质良好,变化稳定,调蓄能力强以及便于利用的优点,成为理想的供水水源,正被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利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速提升,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以及放射性污染物。在这几类污染物中,对地下水的污染最为严重的是有机污染物,已经超过了重金属和放射性污染物,成为目前地下水污染最主要的来源。因此,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生物曝气(Biosparging,BS)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处理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该技术具有原位就地修复、操作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及效率高等优点。目前,BS技术在国外得到了推广,已经应用在许多实际工程上,处理效果较好。国内对于BS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进展,但应用实例不多,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在此背景下,针对某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石油类挥发、半挥发类有机污染物,选取苯、二甲苯及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进行模拟实验,研究BS技术对污染物的修复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污染场地土著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实验最终筛选出四株高效降解苯、二甲苯及萘的菌株,并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以及生理生化实验,初步将这四株菌鉴定到属,分别为:菌A为短杆菌属,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菌B为微杆菌属,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菌C为邻单胞菌属,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菌D为假单胞菌属,革兰氏染色为阴性。通过进行单因素轮换实验,分析了环境因素对菌株生长和降解能力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即温度为25~30℃,pH控制在7.0~7.5,分别投加NH4Cl和KH2PO4/K2HPO4作为微生物所需氮源和磷源,溶解氧值控制在5.50mg/L左右,盐浓度为1%。在最佳条件下,研究了混菌与单菌对苯、二甲苯和萘的降解能力。通过实验得出,混菌对苯、二甲苯及萘的降解率分别为93.80%、94.14%和73.39%,较单菌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所以,选取混菌作为后续实验菌株来源。通过进行土柱实验和砂箱实验,不仅确定了微生物在不同介质中的迁移速率而且考察了BS技术对苯、二甲苯和萘在不同介质中及非均匀介质中的实际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低浓度污染物,相对于挥发作用,生物降解作用是主要的去除途径。砂土介质的粒径对于BS技术去除污染物的影响较大。介质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微生物量越多,污染物的降解效果越好;反之,降解效果越差。
其他文献
建设监理组织协调是监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和多年经验针对组织协调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分析四种抗生素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药学。回顾性分析选取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48例.将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37例患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学作为影响教师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不仅对教师的授课产生影响,还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影响。教师恰当地应用情感教学的因素能够对自己
提取纯化绣球菌多糖(Sparassis crispa polysaccharides,SCPs),研究其表征和功能活性,探索绣球菌多糖表征与其抗氧化及免疫活性之间的关系。以绣球菌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聚能超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建筑用地面积日趋紧张,同时一些旧建筑的使用功能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对结构加固改造将成为主要的建设方式。目前有关加固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结构形式简单的常规民用建筑,而对于大型活动舞台支承结构加固,其荷载种类繁多,破坏原因错综复杂,同时缺乏可供参考资料,对其系统的研究很难找到。本课题结合某娱乐单位大型活动舞台加固工程实例,依据现有相关规范、标准,以及已有研究成果基础
对分离于某犬场的魏氏梭菌疑似物进行厌氧培养、生化鉴定、动物接种、药敏试验、血清型鉴定,同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等措施,确定该犬场发病的原因是感
介绍了小型空面导弹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在最近战争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根据作战使用的分析,对小型空面导弹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判断,并讨论了相应的关键技术。
<正>在我国,会展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会展经济具有很强的城市经济特色,以其集聚效应、品牌效应及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对城市形象的树立,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
绿色食品产业是黑龙江省"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及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概况进行梳理,对绿色食品产业总体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快黑
本文根据车削原理,通过自主设计的金属零件表面挤压强化工具对金属零件表面进行挤压,使零件表面产生塑性变形,达到强化的效果,提高了零件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