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受控热核聚变能被认为是能够有效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需求的清洁新能源,燃烧等离子体、托卡马克聚变堆工程技术、聚变堆各类材料是影响托卡马克聚变堆走向产业化应用的三个主要方面。在磁约束热核聚变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表面材料会与等离子体发生作用,形成杂质进入等离子体,杂质辐射对高参数等离子体稳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前期大多数中大型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均使用碳瓦作为第一壁和偏滤器靶板表面材料,在未来托卡马克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受控热核聚变能被认为是能够有效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需求的清洁新能源,燃烧等离子体、托卡马克聚变堆工程技术、聚变堆各类材料是影响托卡马克聚变堆走向产业化应用的三个主要方面。在磁约束热核聚变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表面材料会与等离子体发生作用,形成杂质进入等离子体,杂质辐射对高参数等离子体稳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前期大多数中大型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均使用碳瓦作为第一壁和偏滤器靶板表面材料,在未来托卡马克聚变堆中,由于碳瓦的较高氚滞留特性影响聚变堆安全而难以继续使用。钨具有熔点高、导热性好、溅射能量阈值高、氚滞留率低等特性,被认为是未来托卡马克聚变堆首选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但是钨是高原子序数材料(Z=74),在聚变等离子体中容忍性较低。钨杂质进入聚变等离子体中会产生较大能量辐射损失,降低加热效率和能量约束,严重时会导致等离子体破裂。作为碳材料的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材料之一,具有物理溅射率低,化学惰性强,热学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托卡马克聚变堆认可的钨材料表面沉积金刚石薄膜作为面对等离子体的材料,其厚度约为碳瓦的十分之一,有望在满足托卡马克聚变堆工程材料性能要求的同时提高聚变等离子体对杂质的容忍度和减小氚滞留。在托卡马克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的材料中,Mono-block穿管钨块部件是要承受最大等离子体热流的偏滤器靶板部件,本论文选取Mono-block穿管钨块作为基底,采用新型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PCVD)装置,在钨块面向等离子体一侧表面进行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并研究制备过程中低温等离子体物理。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目前常用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选择(钨、石墨、碳纤维复合材料(CFC))在磁约束热核聚变装置应用的缺陷,本论文提出在钨基底表面制备金刚石/钨复合材料应用于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新观点。(2)根据Mono-block穿管钨块尺寸采用新型石英管MPCVD谐振腔进行金刚石/钨复合材料制备,研究谐振腔加入上基片台对电场强度和等离子体物理参数的影响。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谐振腔,优化后的新型谐振腔中电场和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更加集中在两个基片台中间区域,且强度更高。发射光谱(OES)法诊断结果表明在氢等离子体中,新型谐振腔具有更高更集中的氢与含碳基团密度,而在等离子体放电边缘处低于传统谐振腔,上基片台的加入可以使等离子体放电区域更加集中和聚芯,对石英外罩的保护起到有利影响。为在Mono-block穿管钨块表面安全高效且长时间制备金刚石/钨复合材料提供新型的研究平台。(3)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模拟及实验表征方法,对金刚石/钨复合材料的应力进行研究。随着金刚石膜厚的增加,金刚石薄膜整体的最大主应力与最大剪切应力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最低值在膜厚为75-100μm处,同时薄膜边角处具有应力最大的变化趋势,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对制备得到的样品进行Raman表征对比发现,103.568±0.5 μm厚度的金刚石薄膜具有最小的总应力,为在托卡马克装置面向等离子体部件表面应用提供应力研究基础。(4)在不引入其他元素杂质前提下,提出使用过渡层颗粒喷砂以及金刚石微粉喷砂方式提高金刚石薄膜与钨基底之间附着力。首先WC颗粒对Mono-block穿管钨块表面进行喷砂预处理,表面呈现无规则的凹痕坑,粗糙度明显增加,部分受损的WC颗粒已经镶嵌在粗糙表面内,对钨基材到金刚石碳材料的过渡起到粘结作用,金刚石与Mono-block穿管钨块之间的附着力也相应提高。在WC颗粒喷砂基础上继续使用金刚石微粉喷砂,金刚石微粉的喷砂处理会降低原本WC颗粒喷砂表面的粗糙度,但是金刚石沉积由异质外延变为同质外延生长,对金刚石薄膜与钨基底的附着力起到增强作用。(5)针对金刚石/钨复合材料在聚变装置的应用,对样品的聚变相关性能进行初步探索测试。采用电化学氢渗透和热脱附谱(TDS)测试方法,对金刚石/钨复合材料的氢渗透和滞留行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金刚石薄膜的氢渗透率和滞留率略高于钨材料,且远低于石墨材料。将石墨、钨和制备得到的金刚石进行氘等离子体辐照测试,石墨经过辐照后表面出现大面积溅射损伤;钨材料辐照后表面出现局部微小裂缝和凹坑,整体保持完整;作为石墨同素异性体的金刚石则表现出辐照后的部分石墨化,表面未出现被溅射迹象。对制备得到的金刚石/钨复合材料进行高热负荷疲劳测试,在6.3MW/m2进行50次电子束循环辐照,金刚石薄膜未出现剥离与断裂。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和智能物联网时代下,各行各业在数字化与信息化进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基于海量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和算法也在高速迭代发展,数据和模型本身已经初具价值并逐渐成为知识产权。为保护数据共享交易场景下的数据和模型的知识产权,研究人员在诸多方面做出了努力,数据和模型标记工作就是其中重要的基础之一。数据和模型标记是将数据和模型进行技术上的“标记”以抵抗数据共享交易中的对知识产权有威胁的部分不合规行为(复制、
量子纠缠作为量子网络的核心资源,能够用来实现量子安全通信,分布式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得益于光子的高重构性和鲁棒性,其已被广泛应用于这些应用中。本文中,我们利用线性光学系统制备和操纵纠缠光子,对量子网络和量子传感的关键问题展开相关研究。第一章中,我们总览了当前量子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中,我们理论和实验研究了线性光学系统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中的相位匹配、对比度和收集效率
生物质能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火灾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生物质作为典型的固体可燃材料,与其原料和成型燃料相关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危及社会安全的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生物质火灾的产生不仅与生物质的种类和形态有关,而且与其氧化热解和燃烧的特性及机理密切相关。对生物质氧化热解和燃烧行为和规律的研究,是预测生物质火灾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质燃烧引发火灾的机制,有利于生物质着火和燃烧模型的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国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国民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然而,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在丰富人们的生活、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对用户个性化筛选信息、平台精准投放信息带来了巨大挑战。个性化推荐系统作为大数据时代缓解“信息过载”问题的有效工具,已经成为了支撑互联网智能、部署实现高端高效智能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个性化推荐的核心之一是发掘用户意
生物质燃料的碳中和与可再生属性,可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发挥积极作用。第二代含氧生物质燃料2-甲基四氢呋喃(2-MTHF)是一种环醚,近年来,其因清洁、持续和可再生等特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替代燃料。制备工艺取得的重大突破将推动其广泛应用。燃料在实际生产、使用及存储过程中,一般采用加压方式。如遇意外,极易发生高压泄漏等火灾事故。因此,开展2-MTHF在不同压力下预混燃烧特性及火焰抑制的研究,对其火灾
碰撞造山带记录了大陆碰撞、俯冲和折返等多阶段地质过程,其中地壳发生了明显的变形作用、变质作用、深熔作用和岩浆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大陆动力学和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关键领域。汇聚大陆边缘的区域变质岩作为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可以记录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喜马拉雅造山带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年轻的碰撞造山带,不仅记录了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相关的高压-超高压变质过程,还保存了碰撞后阶段的高温-超
热塑性材料具有重量轻、导热系数低、易加工、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管道、家具、玩具、包装、医疗健康及高科技等领域中。但易燃、热值高、受热熔融软化的特点使其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近年来与之相关的火灾事故屡见报道,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论文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小尺寸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近年来,学龄前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学龄前儿童群体的疏散运动特性,对提高学龄前儿童疏散效率与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瓶颈作为行人通行设施中的典型结构,因其对行人流的约束已获得了广泛关注。然而,当前的瓶颈疏散研究忽略了学龄前儿童与成年人的疏散特性差异,研究学龄前儿童的瓶颈疏散特性能够为儿童活动场所的安全及应急预案设计提供支撑。本文通过开展可控实验,研究了学龄前儿童瓶颈疏散的疏散运动特性,量化了瓶颈宽度
<正>腹痛是常见病多发病,疼痛的来源可以是腹腔脏器,也可以是腹部壁层神经引起,目前内外科医师更注重于前者,而极易将最浅表的腹壁疼痛误为腹腔脏器病变所致。现将作者近三年来54例脊柱相关性腹痛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上转换纳米粒子(upconversionnanoparticles,UCNPs)能够将低能量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激发光转换成高能量可见或紫外光。近红外激发的UCNPs具有近红外激发、光稳定性优异、信噪比高和多色发射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传统上转换发光探针具有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