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构建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在积极规划、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金融中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中心热”。金融中心的出现和发展是以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它的建立能有效地集聚大量的金融资源及经济活动,能对区域、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2011年国务院将“推进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写入“十二五”规划。可见,建设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祖国统一大局出发而做出的一项富有前瞻性的国家战略决策,是一项以厦门为中心,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腹地,意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区域发展决策。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建成将有效推进两岸金融的实质性合作,为两岸经贸往来的扩大和深化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鉴于此,本文系统研究了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构建问题。首先,概述了金融中心的概念、特点、形成条件、积极效应及金融中心相关理论基础,全面梳理了两岸金融合作的历史变迁及发展现状,进而阐述了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具体构想。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全面、客观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SPSS的主成份分析法,比较分析厦门、上海、北京、深圳等14个城市构建金融中心的综合能力,深入探讨和评价厦门构建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实际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更有针对性地为厦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建言献策。
其他文献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资源型经济之所以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热点话题,则是与资源型经济的病态特征分不开的,即资源的突然发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资源价格变化所
人类在享受自己战胜自然而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成果时,大自然也开始进行反击甚至报复人类。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海平面上升,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飓风等极端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因为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不大,并且主要是一些传统的“三无”人员。但是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中出现了一大批下岗失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并且顺利的渡过了2007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不过在经济起得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体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