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已取得显著进步。然而,现实存在理论灌输型德育与学生生活的脱节问题,枯燥乏味的理论教育塑造的是单一价值观,学生被动地在表面上遵守设定的德育纪律,不能转变成坚定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一旦他们脱离这种熟悉的德育场景,面对新的情况考验,就会茫然失措,德育实效性令人堪忧。叙事作为一个研究术语,实为生活中真实或虚构的作为描述对象的连接发生的事件。道德叙事是叙事的一种,却显著区别于叙事,它侧重叙事的道德性质和伦理教化。道德叙事的介入,能使德育逐渐走出一直以来的说理式和惩戒式的困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得到心灵的洗涤和道德认知的建构。它利于道德教育,从理性逻辑回归生动的生活事件,利用学生经历的熟悉而生活气息浓厚的德育故事,引导他们沉浸其中,获得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因而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本论文首先对高校德育工作、叙事、道德叙事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德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对德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然后,尝试用叙事的视角,来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进行理性审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在西安随机选择5所高校做了认真调研,发现高校德育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按照应有要求去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论证道德叙事介入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最后,提出具体运用方式和实效性来作为文章的最终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