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性的光辉引领和照亮——论史铁生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铁生作为一名残疾人作家在当代文坛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存在,这不仅缘于他那坎坷而不幸的人生遭遇,更在于他的作品传递出的一种撼人心魂的精神力量和深沉博大、富于哲思的艺术特征。他对残缺人生的解读、对生存困境和生命态度的诠释以及对文学意义的追求等,使他的精神世界深邃而充满内涵,成为被文坛公认的最具思想魅力的、最具“宗教精神的精神圣者”。 史铁生的宗教精神是一种真正的宗教精神,它贯穿于史铁生的个人境遇、精神历程与创作实践和作品内涵之中。史铁生的创作就在践履着“苦难——忏悔、悲悯——精神力量(宗教信仰等)——道德文化实践”这一唐君毅先生对宗教精神的理论阐述。这是一种在个体残疾之后深切的肯定人生之苦罪的存在,并看到个人力量之有限、人性的残缺和人类的苦难与困境的不可消除,具有忏悔与悲悯情怀,从而以自己的——史铁生式的“过程美学”和“爱的信仰”来作为一种对抗荒谬人生的超越的精神力量,并且最终通过他的宿命的写作去坚持从事着道德文化实践的一种精神。
其他文献
陈枚,字简侯,杭州人,清代著名出版家。他除了有“留青”系列刊刻传世外,尺牍集《写心集》、《写心二集》也实乃其文学出版生涯中的闪亮明珠。本文就此二种尺牍集展开研究,除
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是一个典型的后殖民时代“文化旅行者”。“文化旅行”这一概念不仅形象地概括了奈保尔生存状态的基本特征,而且“文化旅行”的生存方
家长形象是九十年代文学的一种现象。本文选取石钟山的中篇小说《父亲进城》、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和成一的长篇小说《白银谷》三部作品作为主要文本,对作品中的家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