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菌脂多糖(LPS)激活BV2小胶质细胞后,检测信号通路分子及其产生的炎症因子(TLR4、MyD88、IL-1β、IL-6、TNF-α、P38等)的mRNA的相对的表达量和上清液中各炎症因子的分泌情况,观察绿原酸通过TLR4信号通路对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从而验证绿原酸对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研究其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方法: 通过细菌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来建立细胞炎症模型。通过CCK8检测法确定绿原酸的用药浓度。然后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无菌培养基+磷酸盐缓释液PBS)、处理组(LPS+PBS)、实验组A(LPS+绿原酸低浓度组)、实验组B(LPS+绿原酸中浓度组)、实验组C(LPS+绿原酸高浓度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各组TLR4、MyD88、IL-1β、IL-6、TNF-α、P38等的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分泌。 结果: 1、CCK-8法确定本实验绿原酸的给药浓度为50 ng/mL、100 ng/mL、200 ng/mL,作用时间为24h。 2、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对比,各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信号通路分子(TLR4、MyD88、P38)的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上清液中的分泌的炎症因子 TNF-α、IL-6也显著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以上说明LPS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模型成功,神经炎症模型构建成功。 3、实验A、B、C组分别与处理组相比,绿原酸中、高浓度组上述各指标均有所降低,差别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表明绿原酸对炎症因子有抑制作用,即有抗炎作用。 4、实验A、B、C组组间的比较显示,随着绿原酸浓度的逐渐升高,各炎症指标及其信号通路分子均有所降低(P<0.01),说明绿原酸的抗炎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结论: 绿原酸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相关。细菌脂多糖刺激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过程中,激活了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通过启动下游细胞因子TNF-α、白介素等介导宿主细胞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免疫应答。绿原酸可能通过阻断TLR4信号通路中的某一环节,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起到抗炎作用,从而产生对中枢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即绿原酸对小胶质细胞有抗炎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