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代表之作,托马斯·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一直以来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尽管对它的评论林林总总,但大多数的文学评论家们都忽视了这部小说中贯穿始终的异化主题。英国评论家雷蒙·威廉斯是最早关注哈代小说中异化主题的评论家之一,但他也仅仅是浅尝辄止,并未深入挖掘。受雷蒙·威廉斯的启发,本文对《卡斯特桥市长》中的异化主题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探究。
“异化”这个术语已经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神学和文学等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卢梭到费尔巴哈,从马克思到弗洛姆,“异化”这个概念被赋予了多重的涵义。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异化”定义为疏远、孤立、孤独和非人性化。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哈代对盛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进步”神话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描绘了“进步”潮流中一幅异化的全景。从自然的异化、社会的异化和主人公亨察德所面临的异化困境这三个方面,哈代解释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阐明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全面异化的世界。在这部小说中,哈代比历史学家们更为真实地记录了“进步”潮流中的一段异化史。
对于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异化,哈代开出了自己的拯救药方:进化向善论,即相信社会并非不可救药,相反地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以改变。尽管这带有理想主义和改良主义的色彩,但哈代从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从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希望。《卡斯特桥市长》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通过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乡村生活的描写,小说指明了一条通往“可知群体”的可行之路。在中国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现阶段,重新解读哈代的这部小说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借鉴作用。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汲取到无穷的勇气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