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背景及目的肺部恶性肿瘤是目前临床较多见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基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原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凋亡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等。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其可以通过调节转录、稳定基因组等方式,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周期,抑制肿瘤细胞无限恶性增殖,达到抑制癌基因增殖,肿瘤发展的作用。突变型P53和野生型P53是P53基因的常见两种类型,突变型P53则不同于野生型P53,它是一种促癌基因,与可能发生癌变或已经发生癌变的细胞结合,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周期。因此与肿瘤的预后差,转移率高,化疗耐药,放疗不敏感有关。Fasl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三聚体跨膜蛋白,Fasl与其受体Fas结合而诱导携带Fas的细胞凋亡。最新研究表明Fas/Fasl表达异常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攻击的新机制。本实验通过对凋亡相关基因P53、Fas/Fasl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以及这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为NSCLC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实验依据。2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实验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1年~2012年间由胸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共60例,均被病理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对照组:已经被病理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癌旁正常组织(即距肿瘤边缘超过3cm),共20例。所选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均为首次发现,之前未接受任何方式的有关抗癌治疗。2.2实验方法本实验通过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Fas、Fasl在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凋亡细胞检测则用TUNEL法。2.3判定标准2.3.1P53、Fas、Fasl的阳性结果判定标准在400倍光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计数,计数方法为:100个细胞/每视野×5=500个细胞。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表示P53阳性表达,细胞浆/细胞膜内出现棕黄色颗粒表示Fas表达阳性,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则是Fasl表达阳性。判定因素:显色强度分值+阳性细胞数分值,①细胞显色程度分值设置方法:无棕黄色颗粒,颜色与背景无明显区别记为0分;有棕黄色颗粒,颜色高于背景底色记为1分;有染色较清晰的棕黄色颗粒,介于1分与3分之间记为2分;深棕黄色颗粒多,颜色明显比背景颜色强的记为3分。②阳性细胞比例分值设置方法:0分:无阳性细胞;1分:阳性细胞比例小于10%;2分:阳性细胞比例介于10%-50%;3分:阳性细胞比例大于50%。①+②结果所得分值综合判断阳性表达,最后得分超过或等于4分为表达阳性,低于4分为表达阴性。2.3.2判定凋亡细胞的阳性以及凋亡指数(AI)通过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凋亡细胞阳性就是检测出来的那些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的细胞。凋亡指数(AI)的计算方法:在400倍视野下任意选取10个视野,计数所测的凋亡细胞,凋亡指数=凋亡细胞总数/计数总细胞数×100%。2.4统计学处理分析本实验所得出的数据均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7.0。所运用到的统计方法有:①卡方检验,②卡方检验的连续性校正(理论频数<5),③配对资料的关联性分析(spearman分析),④直线相关分析。检验水准为a=0.05。3结果3.1P5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53阳性表达表现为细胞核染成棕黄色,P53在60例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8.3%(35/60),P53在正常肺组织中不表达(0/20),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741,P=0.000)。P53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的阳性率为70.6%,不伴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的阳性率为42.3%,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48,P=0.028)。P53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自身因素中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以及肿瘤因素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病理分型、有无胸膜转移无关。3.2Fas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Fas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浆。Fas在60例NSCL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46.7%(28/60),在20例正常组织的表达的阳性率为100%(20/20),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9,P=0.000)。Fas在NSCLC的高分化组中的表达的阳性率为78.6%,在中、低分化组表达的阳性率为37.0%,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8,P=0.006)。TNM分期Ⅰ、Ⅱ期的表达的阳性率为57.5%,Ⅲ、Ⅳ期的表达的阳性率为25%,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58,P=0.017)。Fas的表达与NSCLC患者自身因素中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以及肿瘤因素中的肿瘤直径、病理分型、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以及有无胸膜转移无关。3.3Fasl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Fasl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Fasl在60例NSCL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8.23%(41/60),在20例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5%(3/20),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239,P=0.000)。Fasl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的阳性率为85.3%,不伴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3.8%,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1,P=0.001)。Fasl的表达与NSCLC患者自身因素中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以及肿瘤因素中的肿瘤直径、病理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有无胸膜转移无关。3.4NSCLC组织中P53、Fas、Fasl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应用配对资料的关联性分析结果示:P53和Fas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存在负相关(r=-0.361,χ2=7.837,P=0.005)。P53和Fasl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297,χ2=5.284,P=0.022)。Fas和Fasl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r=-0.225,χ2=3.038,P=0.082)。3.5P53、Fas、Fasl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示:P53与凋亡指数(AI)成负相关(r=-0.684,P=0.000),Fasl与凋亡指数(AI)成负相关(r=-0.702,P=0.000)。Fas与凋亡指数(AI)成正相关(r=0.732,P=0.000)4结论1、P53、Fas及Fasl的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三者的表达异常可能作为临床检测NSCLC的新指标。2、P53、Fasl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Fas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有可能用来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3、Fas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可能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