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空间设计,自古就受到艺术的影响,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借景”、“引景入室”,即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融的一种状态。作为当代艺术中的装置艺术,它冲破传统思想的桎梏,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潮,赋予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全新的艺术形式。装置艺术通过材料、场地、情感与校园建筑演绎组合,为充分活跃校园氛围,增强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满足人与环境的良好互动,创造出具有包容性、互动性、可观赏性相结合的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全面提升我国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质量。本文首先通过装置艺术的相关概念,研究装置艺术互动性的特征,其次充分研究校园公共空间属性及校园公共空间主体使用者的行为规律,找出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交融贯通,作为展开后续装置艺术融入校园公共空间研究的铺垫。通过装置艺术在校园公共空间中互动性的解读、人与装置艺术在环境中的互动表达,强调互动性装置艺术需要将人、环境和艺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文主要采用图片资料分析法对装置艺术在校园公共空间中的互动性表达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国内外装置艺术互动性设计的案例,明确装置艺术在校园公共空间中突出其互动性的重要地位和实际作用。针对我国现有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实际考察,总结出问题并提出建议。立足于剖析装置艺术在校园公共空间中的互动性设计原则、影响互动性的相关因素分析等。梳理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中装置艺术可运用的几种表现方式,突出装置艺术对当代大学生和校园公共空间建设的积极意义。本课题在研究中,力图将设计层面上升到装置艺术与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之间相互融合的视角,形成人、环境和艺术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全新层面,以及分析装置艺术在校园公共空间中实现其互动性的基础上如何促进校园更好地发展、大学生学习生活更加和谐的效益。在理论层面为设计师和空间设计领域提供更详实的方法理论内容,使装置艺术在空间设计中实现互动性的方法论更加充实。最后对装置艺术在校园公共空间中,甚至是更为广阔的空间设计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思考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