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该病在生产实际中主要引起患病母猪繁殖系统障碍、仔猪严重呼吸系统障碍。PRRS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能通过多种免疫逃逸机制攻击宿主细胞,因而常规防疫手段难以防治,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尽管关于PRRSV的研究众多,但其感染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完善。一直以来,肺脏作为PRRSV主要靶器官引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501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该病在生产实际中主要引起患病母猪繁殖系统障碍、仔猪严重呼吸系统障碍。PRRS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能通过多种免疫逃逸机制攻击宿主细胞,因而常规防疫手段难以防治,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尽管关于PRRSV的研究众多,但其感染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完善。一直以来,肺脏作为PRRSV主要靶器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PRRSV感染后还会引起机体肺、肾等多器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机体产生微循环障碍。而目前有关PRRSV感染后肾组织结构损伤及病毒感染后产生微循环障碍相关机制鲜有报道。本试验以PRRSV感染的通城仔猪作为动物感染模型,运用组织病理技术、电子显微技术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对肾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筛选验证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基因,从而阐述病毒感染后肾组织内的主要病变,有利于阐明PRRSV感染仔猪肾损伤的病变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初步探究PRRSV感染后肾内皮损伤引起的微血栓机理,为PRRSV感染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PRRSV感染通城仔猪的临床症状及肾组织病理损伤分析通城仔猪感染PRRSV后,体温持续高于40℃。剖检后观察感染猪,部分肾呈暗红色或深褐色,被膜不易剥离,表面有弥散的红色针尖大小斑点。检测肾相关生化指标显示感染仔猪血清BUN、Cre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E及MSB染色后观察发现PRRSV感染组仔猪肾组织内大面积出血、淤血,间质及血管内还有大量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球严重扩张,内有大量微血栓;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发现肾小球内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或微绒毛化,内皮细胞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肿胀、溶解、嵴断裂。通过IHC染色发现PRRSV感染后,病毒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及巨噬细胞胞质内。对有微血栓的肾小球所占百分比计数后发现,自然死亡的仔猪至少有超过88%的肾小球有微血栓形成,通过荧光定量PCR对组织内病毒拷贝数测定,结合病理变化的评分分析相关性,发现病毒含量与肾小管坏死程度、微血栓形成程度均呈正相关性。2肾组织转录组学分析为了进一步筛选微血栓形成相关差异基因,了解PRRSV感染后对肾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PRRSV感染组以及对照组的肾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感染PRRSV后共有1177个差异基因。通过KEGG、GO富集分析发现上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TNF、NF-κB以及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在免疫应答、炎症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中,该通路可能是机体缺氧状态引起线粒体内膜损伤的原因。采用STRING进行蛋白互做分析筛选出TNF-α、EDN1、SELP与引起血栓形成的凝血级联通路相关蛋白Serpin C1、v WF、FXⅢ等有紧密联系。此外,促凝血因子TNF-α、EDN1、SELP、v WF、FXⅢ显著上调,抗凝血酶编辑基因Serpin C1显著下调。以上结果表明,PRRSV感染仔猪可引起严重肾损伤,同时肾脏肾小球及间质出现大量微血栓,导致感染仔猪死亡率的增加。PRRSV感染后肾组织内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TNF、NF-κB以及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能引起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能引起细胞内线粒体内膜功能改变。同时本研究初步筛选出TNF-α、Serpin C1等作为PRRSV感染仔猪后激活凝血级联引起肾组织微血栓形成的重要相关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采后实现了果蔬产品从初级原料到高档商品的转变。作为连接生产和销售的中间环节,采后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影响到果蔬的质量安全,是实现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确保我国从“园艺大国”顺利迈进“园艺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加强弥补的产业短板。结合当前我国果蔬采后生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迫切的技术需求调研,全面梳理果蔬采后领域近40年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旨在为我国果蔬产业面向新时代的科研布局
非晶态材料是结构上无周期性和能量处于非平衡态的亚稳材料,因此弛豫是非晶态材料最本质的特征。通过快速冷却速率得到的高能量超淬火玻璃,经过适当温度退火一段时间后,在热流曲线上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弛豫行为,包括放热焓弛豫和预吸热峰等弛豫现象。然而,相较于对焓弛豫现象的理论解释,对预吸热峰的研究还十分不足。预吸热峰的出现与玻璃转变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对预吸热峰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玻璃转变的本质,在玻璃转变
输液管路系统中通常设置有阀门结构,通过关闭和开启阀门控制管内流体流量。阀门在启闭过程中引起的流体波动会产生水锤效应,导致管路剧烈振动并产生噪声,甚至引发管路系统的安全事故。因此,研究输液管路系统的振动特性和阀门启闭过程中管路的动态响应,对于设计、校核与评估输液管路系统的振动噪声和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带有单个蝶形阀门和若干弹性支承的某输液管路系统为对象,研究管路系统在阀门启闭过程中的流固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是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维生素C(Vitamin C,VC)或称抗坏血酸,作为鱼虾重要的营养素和免疫调节物质,其在克氏原螯虾饲料中的营养研究还很少。因此,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VC含量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代谢和免疫抗病能力的调节作用,提出饲料中适宜的VC添加量以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和机体健康;分析不同VC剂型在饲料中的稳定性以及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水环境变化、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等对鱼类资源造成严重影响,鱼类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传统的鱼类多样性调查方法往往费时费力且目标捕获率较低、无法满足对鱼类无伤损的动物福利要求。eDNA宏条形码技术(eDNA metabarcoding)在鱼类监测中显示出省时省力、灵敏度高且可标准化的优点,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分别使用传统捕捞方法和e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大冶湖鱼类进行多样性
早期胚胎作为哺乳动物生命的最初形式,其命运与胚胎植入、妊娠结局及子代的健康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胚胎在植入子宫之前,其基因表达、蛋白的合成、能量需求和氨基酸代谢的均发生剧烈的改变,因而胚胎对所处的环境因素非常敏感。亚砷酸钠作为一种类重金属盐,不易降解,易在环境中积累,雌性动物在繁殖后代时易受环境中砷暴露的影响。先前的研究表明亚砷酸钠会通过多方面影响雌性动物的繁殖效率,如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细胞分化异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病原因不甚明确且难以彻底治愈的肠道疾病,其发病部位主要位于结肠的中远端。临床上的治疗手段常常采用抗炎、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甚至手术进行治疗,但容易复发,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的负担。甲壳素是自然界储量第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可降解得到壳聚糖(chitosan,CS)、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s,COS)、氨基葡萄糖(
工厂化养殖模式具有环保、可控、高效、全年可生产的优点,水生经济动物的工厂化养殖正在逐步兴起,但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存在养殖密度大、饵料过量投喂等问题,养殖水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浓度的氨氮及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水生动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已有较多报道证实急性亚硝酸盐暴露会导致水生动物出现严重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甚至死亡。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亚硝酸盐暴露及暴露后恢复对水生动物生长、代谢及免疫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