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西汉名臣苏武的长眠之地和苏姓文化的发源地,上世纪末武功县开始筹备恭祭苏武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余届。本文选取了武功县清明节恭祭苏武活动这一个案作为研究对象,以詹姆斯·凯瑞的“传播的仪式观”为研究视角,采用实地调查、关键人物访谈、专题报道内容分析和主要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在考察恭祭活动形成、发展和转折的基础之上运用相关传播学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解读,探索作为传播行为的恭祭活动是如何践行传播的仪式化表达,揭示恭祭活动中的象征性符号所表征的意义以及仪式后台的政治、经济权威的角逐和更迭。论文主体由如下四部分构成:一是溯时间之流而上,探究恭祭苏武活动从产生到发展到壮大的过程以及原因,对研究对象做充分的描述;二是以传播的仪式观视角分析作为传播事件的恭祭活动是如何践行传播的仪式化表达,运用相关传播学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解读;三是将恭祭活动还原为仪式表演,分析仪式过程中的仪式本身、仪式文本以及象征符号所传播的意义,进一步探究仪式背后的权力格局;四是将对本文研究的结论进行提炼概括,本文认为全球苏姓华人在清明节恭祭苏武已经不单纯是一种认祖归宗、寻求身份认同和内心归属感的寻根之旅,而更多地被地方政府赋予了地方形象传播、招商引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