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抗松毛虫差异物质的初步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分布广泛。但近年来,马尾松受到松毛虫侵害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对马尾松毛虫害进行控制与对马尾松林进行保护显得尤其重要。目前,针对马尾松受害前后物质差异的研究较多,而对健康抗虫与普通马尾松针叶物质差异与不同季节间的差异研究比较少见。为探索健康抗虫与普通马尾松针叶物质差异,与马尾松抗虫力形成的物质基础及其季节变化规律,本研究以2个抗虫马尾松无性系GK001、GK002与对照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分别在3月下旬、5月下旬、8月下旬、10月下旬测定马尾松针叶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的活性,并对不同季节间、不同无性系间的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气相色谱技术GC、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了马尾松针叶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并比较分析了抗虫与普通马尾松无性系针叶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差异、及其成分与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得出结论主要如下:(1)抗虫与普通马尾松无性系之间针叶可溶性糖含量月份变化趋势相似,但在不同月份之间含量存在差异;抗虫与普通马尾松无性系之间针叶可溶性蛋白含量月份变化趋势相似,但在不同月份之间含量存在差异;对于SOD、POD活性,抗虫与普通马尾松无性系针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抗虫与普通马尾松无性系之间针叶SOD活性在3月、5月份存在差异;抗虫与普通马尾松无性系之间针叶POD活性在8月、10月有显著差异;(2)该研究检测并分离得到马尾松针叶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组分74个,鉴定出45个组分,其中单萜烯7种,倍半萜烯22种,醇类7种,酯类3种,氧化萜1种,醛类2种,烷类2种,醚类1种。主要成分是单萜烯,倍半萜烯和醇类物质。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与种类均存在差异。共发现不同抗虫无性系在各个季节的差异物质达16种,抗虫与普通马尾松不同月份之间的差异物质不同,两个抗虫无性系分别与普通马尾松相比的差异物质也不相同。(3)GK001与GK002两个抗虫无性系针叶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含量存在差异。5月份GK001针叶单萜烯含量显著高于GK002单萜烯含量;5月份GK001与GK002有9种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已醛,2-己烯醛,α-蒎烯,β-月桂烯,3,5-二甲基辛烷,香桧烯,β-罗勒烯,异松油烯,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基乙酸酯;10月份GK001与GK002有2种,分别是β-罗勒烯,依兰油烯。该研究探讨不同月份间马尾松抗虫相关物质的差异与不同抗虫无性系间抗虫相关物质的差异,为研究马尾松抗虫种质的抗性形成机理与马尾松抗虫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期刊
植物凋落叶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主要途径。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研究该区域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元素释放和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迅速蔓延乃至席卷全国,因其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等特点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先后有三十多个省
期刊
森林火灾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不仅破坏绿化成果,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健康稳步发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明显,林火与气候
徐望之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书学家,其专著《公牍通论》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畅销一时,建国后更是被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列为13本档案学经典之一.徐望之对现代档案学和文书学的
期刊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穿等基本生活需要,还开始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生活环境、建筑规划方面,对住宅小区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不仅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压轴专题”,还是收录论述最为丰厚的专题.纵观全书,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从严治党”
期刊
公文按行文方向,有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和泛行文之分.历年全国人代会上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地方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应归入哪一类?这似乎是一个不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