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分布广泛。但近年来,马尾松受到松毛虫侵害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对马尾松毛虫害进行控制与对马尾松林进行保护显得尤其重要。目前,针对马尾松受害前后物质差异的研究较多,而对健康抗虫与普通马尾松针叶物质差异与不同季节间的差异研究比较少见。为探索健康抗虫与普通马尾松针叶物质差异,与马尾松抗虫力形成的物质基础及其季节变化规律,本研究以2个抗虫马尾松无性系GK001、GK002与对照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分别在3月下旬、5月下旬、8月下旬、10月下旬测定马尾松针叶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的活性,并对不同季节间、不同无性系间的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气相色谱技术GC、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了马尾松针叶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并比较分析了抗虫与普通马尾松无性系针叶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差异、及其成分与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得出结论主要如下:(1)抗虫与普通马尾松无性系之间针叶可溶性糖含量月份变化趋势相似,但在不同月份之间含量存在差异;抗虫与普通马尾松无性系之间针叶可溶性蛋白含量月份变化趋势相似,但在不同月份之间含量存在差异;对于SOD、POD活性,抗虫与普通马尾松无性系针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抗虫与普通马尾松无性系之间针叶SOD活性在3月、5月份存在差异;抗虫与普通马尾松无性系之间针叶POD活性在8月、10月有显著差异;(2)该研究检测并分离得到马尾松针叶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组分74个,鉴定出45个组分,其中单萜烯7种,倍半萜烯22种,醇类7种,酯类3种,氧化萜1种,醛类2种,烷类2种,醚类1种。主要成分是单萜烯,倍半萜烯和醇类物质。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与种类均存在差异。共发现不同抗虫无性系在各个季节的差异物质达16种,抗虫与普通马尾松不同月份之间的差异物质不同,两个抗虫无性系分别与普通马尾松相比的差异物质也不相同。(3)GK001与GK002两个抗虫无性系针叶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含量存在差异。5月份GK001针叶单萜烯含量显著高于GK002单萜烯含量;5月份GK001与GK002有9种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已醛,2-己烯醛,α-蒎烯,β-月桂烯,3,5-二甲基辛烷,香桧烯,β-罗勒烯,异松油烯,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基乙酸酯;10月份GK001与GK002有2种,分别是β-罗勒烯,依兰油烯。该研究探讨不同月份间马尾松抗虫相关物质的差异与不同抗虫无性系间抗虫相关物质的差异,为研究马尾松抗虫种质的抗性形成机理与马尾松抗虫育种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