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OX促进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滤泡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2.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心脏和神经系统受累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口干和眼干,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腺体外多器官受累。pSS患者组织学特点是大量淋巴细胞在唾液腺、泪腺浸润,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其中CD4+T细胞占据主导地位,包括Th1、Th17、滤泡辅助性T(follicular helper T,Tfh)细胞等效应性T细胞。Th1细胞主要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导致唾液腺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细胞之间的连接发生改变,通透性增强,使唾液腺分泌功能降低。Th17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可导致实验性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发病。Tfh细胞是一群重要的B细胞辅助细胞,表达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5,CXCR5),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诱导性 T 细胞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T cell co-stimulator,ICOS),CD40 配体(CD40 ligand,CD40L/CD154)等多种表面分子,并分泌 IL-21、IL-4、CXCL13(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3,C-X-C 趋化因子配体13)等细胞因子,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配体-受体结合、细胞因子等与B细胞相互作用,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以及自身抗体的产生等。Tfh细胞的分化发育主要受核内转录因子BCL6调控。pSS患者循环及唾液腺浸润的Tfh细胞数目增加,且与pSS的B细胞异常分化及pSS的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提示Tfh细胞在pS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从初始CD4+T细胞出发,探究调控pSS患者CD4+T细胞高度活化及Tfh细胞异常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和结果:本研究从初始CD4+T细胞出发,首先比较了 pSS患者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初始CD4+T细胞的活化、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差异,发现pSS的初始CD4+T细胞具有更强的活化、增殖及凋亡潜能,且分化为Th17、Tfh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通过三对性别、年龄相匹配的pSS患者和HC的初始CD4+T细胞的转录组学分析,我们发现110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包括98个上调基因和12个下调基因。G0生物学过程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病毒反应和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在pSS的初始CD4+T细胞中被显著激活。G0分子功能富集分析发现细胞因子受体活性通路被激活。接下来,我们挑选了多个候选差异表达基因在另外的pSS独立队列进行了验证,最终发现无论在转录水平还是蛋白水平上,pSS初始CD4+T细胞均显著上调表达了胸腺细胞选择相关的高迁移率蛋白(Thymocyte selection-associ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TOX)。基于以上发现,我们进一步对TOX的基因功能进行了分析。利用核转染技术,我们发现,过表达TOX促进CD4+T细胞的活化和Tfh细胞分化,沉默TOX后CD4+T细胞活化、Tfh细胞的分化均显著下降。那么TOX是如何调控Tfh细胞的分化呢?我们首先用siRNA下调pSS初始CD4+T细胞的TOX表达水平,然后在Tfh极化条件下培养60小时,检测Tfh相关标签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BCL6、CXCR5、IL-21、MAF、ASCL2、ICOS、CXCL13、CXCR4、CD40L 以及 Notch-2 等 Tfh 标签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下降,而Tfh细胞的负向调控转录因子PRDM1、STAT5表达上调。由于TOX是一个调控表观遗传的重要转录因子,因此我们进一步利用ChIP seq对TOX的结合位点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ATAC seq比较了初始CD4+T细胞和Tfh细胞的染色质可及性差异,结果发现TOX可结合BCL6基因位点,且在结合位点可见明显的开放染色质区。最后,我们探究了引起pSS初始CD4+T细胞中TOX表达升高的机制。我们已经知道pSS初始CD4+T细胞中Ⅰ型干扰素被激活,且pSS和HC初始CD4+T细胞表达谱的基因集富集分析提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信号通路在pSS富集,且循环和组织中干扰素α水平升高是pSS的重要特点,因此我们用干扰素α刺激HC的初始CD4+T细胞,结果显示TOX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基因集富集分析提示JAK-STAT信号通路在pSS被显著富集。于是我们在用干扰素α刺激的同时,加入JAK3/JAK1/JAK2的抑制剂托法替布、JAK2/JAK1的抑制剂鲁索替尼或STAT1的特异性抑制剂氟达拉滨处理初始CD4+T细胞,结果发现CD4+T细胞中被干扰素α诱导过表达的TOX水平显著下降。结论: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发现了 pSS初始CD4+T细胞的活化、增殖、Tfh细胞分化能力较HC初始CD4+T细胞异常增强。pSS的初始CD4+T细胞中TOX表达水平异常升高。基因功能实验证明了 TOX促进CD4+T细胞活化及Tfh细胞分化。机制上,TOX调控了 BCL6的表达,进而可能影响其他Tfh相关标签基因的表达。干扰素α通过JAK-STAT1信号通路诱导TOX过表达。因此,干扰素α-JAK-STAT1-TOX轴可能参与了 pSS的发病机制,是潜在的pSS治疗靶点。研究背景和目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中的罕见类型,主要累及中小血管,引起系统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病变。EGPA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哮喘、外周血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EGPA可累及皮肤关节、呼吸、肾脏、消化、心脏、神经等各个系统。临床中我们发现,EGPA相关的心脏、神经系统病变对患者的危害大、发生率高、预后差。尽管有一些个案报道,但是对于中国EGPA人群,心脏和神经系统受累尚无系统性队列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总结EGPA心脏和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特征、独立相关因素、治疗及转归等特点。研究方法:我们纵向连续性纳入并随访了 2007-201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110名EGPA患者,详细收集了他们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探究了与心脏受累和神经系统病变密切相关的潜在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相关指标的最佳临界值。根据Kaplan-Meier曲线分析比较了不同组别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研究结果:1.心脏受累:36.4%(40/110)的EGPA患者存在心脏受累,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包积液(16.4%,18/110)、心肌病变(13.6%,15/110)和心力衰竭(8.2%,9/110)。心脏受累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2.1±14.23岁,性别无显著差异。与心脏未受累患者相比,心脏受累EGPA患者检出组织学证实的血管炎的比例更低(0%vs.20%,p=0.002)。嗜酸性粒细胞计数[OR=1.142,95%置信区间1.029-1.267]与EGPA中心脏受累独立相关,临界值为3.66×109/L(曲线下面积=0.692,p=0.001)。在治疗方面,EGPA心脏受累患者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静脉用环磷酰胺的比例更高(40%vs.21.4%,p=0.037),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加静脉用环磷酰胺的比例比对照组更高(17.5%vs.4.3%,p=0.035)。转归(p=0.131)和生存率(p=0.1972)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2.外周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有 46.4%的 EGPA 患者出现了PN。在EGPA伴PN患者中,分别有82%和33%的患者出现感觉异常和肌无力。在病变分布上,51%的患者上肢和下肢均有异常。30%的EGPA患者出现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而只有16.4%的患者出现多发性单神经炎。与无PN的EGPA患者相比,有PN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伯明翰血管炎活动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和髓过氧化物酶-ANCA(myeloperoxidase-ANCA,MPO-ANCA)阳性率更高。在临床表现方面,PN患者更多出现体重减轻、关节炎或关节痛。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我们发现ANCA阳性、关节炎或关节痛以及更高的BVAS是EGPA出现PN的独立相关因素。治疗方面,EGPA伴PN患者更多地需要糖皮质激素冲击和静脉用环磷酰胺。在我们最长11.0年的随访中,我们发现高龄和心脏病变是影响EGPA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而女性是保护因素。3.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受累:110名EGPA患者中,有17.3%(19/110)的患者出现CNS受累。以缺血性病变最常见(63.2%),其次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36.8%)、脊髓受累(15.8%)、延髓受累(15.8%)、颅内出血(15.8%)。与对照组相比,CNS受累患者年龄更高(51.7±11.56 vs.43.7±13.78,p=0.019),消化道受累比例更高(52.6%vs.28.6%,p=0.042)。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发热是EGPA出现CNS受累的独立相关因素。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是EGPA伴CNS病变主要的治疗策略(94.7%)。另外,有21.1%的患者进行了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甲氨蝶呤的治疗。虽然有7名患者在糖皮质激素减量期间复发,但17名患者最终达到临床缓解。有1名患者在1个月内死于急性脑出血,另1名患者死于胃肠道穿孔。临床结局和累积生存率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1.心脏受累:本研究队列中,心脏病变出现在36.4%的EGPA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心肌受累、心包积液和心力衰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EGPA患者出现心脏病变唯一的独立相关因素。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是EGPA心脏受累患者治疗的基石。2.PN受累:本研究队列中,EGPA伴PN常表现为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ANCA阳性、关节炎或关节痛以及更高的BVAS是EGPA发生PN的独立相关因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EGPA出现PN重要的治疗策略。3.CNS受累:EGPA中CNS受累较少见,但表现多样,以缺血性病变最为常见。年龄、病程和发热是与EGPA出现CNS病变相关的独立因素。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及鞘内注射治疗效果较好。急性颅内出血和胃肠道穿孔可能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伴随我国综合实力的逐步增强,对于人才也提出更高要求,不单是要高学历成绩优异,同时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创造力,这样才能更好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对此,高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优化当前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深度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稳步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与学科素养。本文首先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其次
目的:评估屈光不正患者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视疲劳症状及调节集合功能、眼表、像差的变化,并探讨其对视疲劳症状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观察分析。连续收集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行ICL手术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测定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视疲劳评分、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A)、正相对
<正> 各个地质时代的陆相地层中,植物化石都很多,尤以煤系中更为常见,因为煤本身就是植物。尽管植物化石常因垂直分布的时间较长,而比动物化石稍逊,但往往和动物化石的作用相同。植物化石不但是地质学和地层学对比的重要因素,而且更是古植物学的重要研究对
期刊
将人发经水解后提取的还原型人发角蛋白粉添加至聚氧化乙烯/聚乙烯醇(PEO/PVA)溶液中,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人发角蛋白/PEO二元复合纳米纤维膜和人发角蛋白/PEO/PVA三元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比较不同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对活性黑KN-B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考察了膜对活性黑KN-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膜对活性黑KN-B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具有较小纤维直径的人发
针对航空锂电池极耳焊缝表面及深层微缺陷的有效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电流宽区域均匀涡流场与高灵敏度梯度差分线圈相结合的磁涡流检测方法。文中系统阐述了梯度差分线圈的高灵敏度检测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利兹线绕制激励线圈在电极板表面整体施加均匀涡流励磁场,利用梯度差分线圈阵列拾取感应涡流信号,并建立了极耳焊缝微缺陷检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磁涡流检测技术,可通过对比分析极耳焊缝涡流场与正常区域差异
以山区高速公路桥梁为例,通过分析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特点,确定了其结构的确定原理,对设计理念偏差、施工难度大、基础设计问题和钢筋混凝土的耐用性等问题进行了归纳,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期为山区公路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正>高中英语作为高中学习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在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高中生的学习十分重要。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全球化,教育改革决定将英语听力纳入高考范围。英语听力是学习英语语言的基础,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习惯,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因此,本文从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以及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进行相关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
期刊
目的探讨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肺部受累的临床特征,分析ANCA相关性血管炎肺受累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及改善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11年9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以来所有初次确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并根据临床分型以及是否死亡对这些患者进行分
为推动岩石破碎理论的发展,从地质学中岩石形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岩石可视为具有抵抗破碎能力的内敛能量物质这一概念。借助晶核破碎学中的观点,从微观角度将岩石破碎解释为岩石晶体间结合能的打破,说明了岩石破碎中的能量消耗与表面能有关,并给出了采用NSCB劈裂试验的表面能计算方法,进而推导了岩石能量体的破碎能耗计算方法,基于此建立了岩石破碎程度指标。选取了文献中的试验参数,试算了具有代表性的岩石能量体破碎能耗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生态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关乎经济发展和区域安全。呼和浩特市处于半干旱区,其耕地数量虽大,但质量总体偏低。本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对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研究其障碍因子,旨在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依据。本研究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和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