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稀土Cu-Al合金薄板内氧化制备弥散铜IC框架材料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g912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l2O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高的室温强度,而且高温强度同样优越,广泛用于引线框架、电真空器件和电阻焊电极等。在众多制备方法中,用内氧化法制备的Al2O3弥散强化铜复合材料性能良好,但目前尚存在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昂贵等问题。本文采用以工业氮气中的余氧作为内氧化介质将Cu-Al合金和Cu-Al-RE合金在管式炉中直接进行内氧化,工艺过程简单。本文研究了温度、时间及混合稀土(Ce+Y)对Cu-Al合金内氧化动力学的影响;研究了内氧化法制备的Cu-Al2O3和Cu-Al2O3/(Ce+Y)复合材料的导电率、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并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分析了(Ce+Y)对复合材料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研究了Cu-Al2O3和Cu-Al2O3/(Ce+Y)复合材料显微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导电率、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随变形量的变化关系,揭示了Al2O3弥散强化铜复合材料的高温软化和再结晶行为,为该类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广泛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内氧化温度条件下,添加稀土的Cu-Al合金内氧化层厚度明显比未添加的内氧化层厚度大,表现出明显的催渗效果,其中Cu-Al-0.1(Ce+Y)薄板在950oC×2h内氧化的氧化层厚度为363μm,比未添加的Cu-Al内氧化层厚度增加了60%;内氧化成功制备了Cu-Al2O3/RE复合材料,HREM和TEM分析和计算表明,经内氧化制备的Cu-Al2O3/RE复合材料在基体上生成了弥散分布的细小的γ-Al2O3颗粒,颗粒粒径约为5nm10nm,颗粒间距约为10nm30nm,在晶内和晶界弥散分布,与基体保持完全共格或半共格关系;适量稀土元素(Ce+Y)的加入提高了Cu-Al2O3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和软化温度。Cu-Al2O3/0.05(Ce+Y)复合材料的软化温度比未添加稀土(Ce+Y)的Cu-Al2O3复合材料的软化温度提高了100oC,达到800oC。变形量和混合稀土比例对Cu-Al2O3和Cu-Al2O3/(Ce+Y)复合材料的软化温度和再结晶温度影响不大;冷轧变形使Cu-Al2O3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经950oC×2h内氧化制备的Cu-Al2O3复合材料经80%冷变形后,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增加了45HV和168MPa,达到135HV和390MPa。本文研究表明,经950oC和2h内氧化制备的Cu-Al2O3/0.05(Ce+Y)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好,Cu-Al2O3/0.05(Ce+Y)复合材料经80%冷变形后,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138HV和407MPa。
其他文献
以标准材料试样和实际汽车零件为对象,探索两种比较典型的表面工艺强化对材料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经工艺强化后强度特性发生较大的变化,不能用先前在工程上广泛应用
研究益气化瘀方(主药:黄芪、丹参、川芎等)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颈椎间盘软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8~10周龄SD大鼠70只,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芬必得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
对一台热泵型空调器添加一种新型极化冷冻油添加剂(PROA),进行了为期40天的标准工况下的性能测试跟踪.实验结果表明,与添加PROA之前相比,压缩机的吸气、排气温度等一些参数明显
1924年至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蓬勃兴起,震撼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但因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而告失败,是否坚持革命成为严峻考验。珠江电影制片厂1966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军时期、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高级将领,抗日名将、中国人民炮兵的主要奠基人朱瑞,1905年9月出生于江苏宿迁县,是解放战争时期身在前
对五连杆非独立后悬架随动转向特性的机理给出了直观的力学解释,并对后悬架的横向力进行分析;采用多体动力学ADAMS软件分别建立了后悬架的运动学和整车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