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Perthes病又称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骨软骨病、股骨头幼年变形性骨软骨炎,是儿童股骨头骨骺部缺血性坏死的疾病,最早由Legg(美国)、Calve(法国)、Perthes (德国)3位学者描述,是发生在儿童股骨头的自限性、自愈性、非系统性疾病。主要发生于2-14岁儿童,好发年龄为4-10岁。男女比例为4-5:1,单侧占90%。是小儿骨科较常见和重要的髋关节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跛行,但其后遗股骨头畸形,可导致髋关节功能损害,甚至致残畸,故对Perthes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Perthes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MRI及ECT。X线平片可较好地显示骨性改变,尤其在中晚期,但无法显示关节软骨、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变情况及关节腔内有无积液表现,早期易漏诊,且有放射危害;MRI敏感性高,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但不能很好的反应局部血流状况,且价格昂贵;ECT可反映股骨头血供情况,但可出现假阴性并有一定的放射性危害,且价格比较昂贵,检查受设备条件的限制。超声检查不仅能早期发现股骨头形态、滑膜及关节腔的改变,而且能够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监测股骨头骨骺的血供变化,为儿童Perthes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且检查方便、价格低廉、无放射危害,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目的:研究超声对Perthes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2009年10月于我院诊治并由同一医师操作完成的29例Perthes病患侧髋关节的超声结果。其中,男26例,女3例,右侧10例,左侧19例。年龄4岁5月~13岁,平均8岁7个月,病程1月-2年不等。临床按Catterall分期:Ⅰ期2例,Ⅱ期8例,III期12例,Ⅳ期7例。采用超声观察Perthes病患儿股骨头形态、股骨头软骨表面连续性、关节腔变化,特别是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描述患侧股骨头骨骺的血流成像特征。结果:29例患侧股骨头中28例血供是较健侧减少甚至未探及,1例较健侧代偿性增加,其血供按CDFI分级:O级8例,I级19例,III级2例;Wirth分期:II期10例,III期18例,Ⅳ期1例;B超提示29例患髋的关节腔均有不同程度增宽。结论: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描述股骨头形态、关节腔变化等形态学改变,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像(CDFI)技术可以观察患侧股骨头的血供变化,有助于Perthes病的早期诊断,并为临床早期治疗Perthes病提供依据,同时能够为Perthes病的预后和随访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