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压力下的统计执法研究 ——以内蒙古调查队系统为例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队系统(以下简称内蒙古调查队系统)积极应对新任务新挑战、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加强统计执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统计执法过程仍然受限的问题。本文通过参与观察、案例研究法,结合史密斯政策过程模型中四个影响政策执行过程的因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执法检查对象和内容、执法检查程序、统计违法处罚问责方面政策依据不能有效支撑统计执法;统计执法机构在基层执法力量和执法水平上力量不足;执法对象抵触执法;受地方政府统计法治意识不够和统计执法认可度低形成的外部环境制约执法。受此影响,统计执法效能未充分发挥、统计法治权威难以体现、统计数据质量保障不足。在此状态下,内蒙古调查队系统统计执法效能未充分发挥、统计法治权威难以体现、统计数据质量保障不足。本文针对上述现实情况,在史密斯政策过程模型的分析基础上,以压力型体制为视角,剖析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发现导致以上执法问题的主要来自于近些年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统计政令压力下,由于执法机构资源配置欠缺、执法行为人的限度问题、激励与责任机制失衡导致的执法主体不健全;由于统计法律法规的低压力、政令的适应性与协调性、政策压力与执法规范约束力成反比导致的执法法规政策梗阻;由于压力传导不均衡、统计法的社会认知模糊、压力转移与回应不足导致的执法环境的高压力与执法对象的弱反馈三个方面的困境。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工作实际,提出四点对策建议,通过适时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增强执法规范适应性进而为统计执法提供政策规范稳定性保障;通过合理配置系统内执法资源、提升执法人员执法素质、完善激励与责任机制来实现统计执法机构能力的内生化机制建设;通过提升调查对象对执法的认可度、推进统计信用体系建设来建立与执法对象的良性沟通模式;通过保障调查队系统统计工作独立性和加强统计法治宣传教育来优化统计执法的外部环境。通过这些途径,加强和改进内蒙古调查队系统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提升统计法治工作能力水平,为发挥统计监督职能提供坚强支撑,为统计数据质量保驾护航。
其他文献
随着媒体对相关省份统计督察意见反馈的连续报道,让统计监督走进了公众视野。地市层面,对开展统计监督的需求和呼声也不断增加,为推动统计督察工作尽快在地市层面开展实践,笔者通过研究和思考,认为按照统计法“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要求,地市级统计部门有切实承担起本地统计监督主体责任的法律依据,必须在防范惩治统计造假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基层统计数据源头清澈见底,更好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针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生理、心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而将学生分层次地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数学教学。本文通过对基于因材施教理念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方法。
通过对河南省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 755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生就业择业观现状。了解疫情对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影响,为疫情后的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实践依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新型的教育理念开始运用在了现代教学中。比如,逐渐开始提倡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愉快教育等。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初中教师应该正确运用,从而让那些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的题目,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作为教师,有义务、有责任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尤其不能丢下任何一个学困生。为此,本文探讨了教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做到因材施教,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正>统计执法监督检查是推动各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工作决策部署、依法履行统计法定职责、夯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的有力举措,为进一步提升统计监督效能,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可立足做好“五个结合”,强化统计执法监督检查成果运用,推动地方政府落实统计执法监督检查问题整改。一是将数据质量与政府工作相结合,强化成果运用。如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采取“1+N”方式开展“一站式”执法
期刊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意见》《办法》《规定》)等重要文件,为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