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基因7的克隆和表达载体的构建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一种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致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of Swine,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猪对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最为易感。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且感染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率低,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研究从四川省某猪场采集疑似病例的腹泻粪样并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经过ST细胞传代培养盲传至第二代时出现病变;样品正染后在电镜下的观察到70nm左右大小的病毒粒子;有机试剂(氯仿)的敏感性实验中病毒对氯仿敏感;BUDR对病毒无抑制作用,属于RNA病毒;病毒的TCID50测定值为10-4.61/50μl,病毒的中和指数为128.8。初步确定该毒株为猪传染性胃肠炎,命名为TGEV SC-1株。 参照GenBank中收录的TGEV基因7的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获得了SC-1株的相应基因片段,大小约为303bp,回收目的片段,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都与预期相符合。该目的片段的序列已登录在GenBank上(登录号为DQ437507)。 对TGEV SC-1基因7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进行生物信息学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与其它毒株的同源性大都在92.4%以上,TGEV SC-1株与美国的PURDUE和中国的TH-98毒株亲缘关系很近,进一步确实了该毒株为TGEV;TGEV基因7在密码子使用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偏向性;蛋白7在两端存在明显的疏水性区域,说明它为疏水蛋白。通过对基因7和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同时作双酶切后再连接,经鉴定后表明,已成功地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
其他文献
中华鳖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是我国爬行动物的代表种之一,进化地位比较特殊,同时又是我国主要的水生养殖动物之一,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其养殖越来越受到人
干扰素调节因子(IFN regulatory factors,IRFs)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肿瘤发生以及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其中,IRF3和IRF7在干扰素的表达调控
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开展该物种的保护遗传学研究是实施普氏原羚拯救工程的基础工作。本文应用微卫星标记来研究普氏原羚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