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的突变与中医体质对乳腺癌发病的协同相关性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ipen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乳腺癌和乳腺增生人群在中医体质方面的具体分布情况,确定易感体质类型;以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突变致病理论为基础探究乳腺癌的发病率情况,在此基础上探究乳腺癌易感中医体质类型与易感基因BRCA1/2突变协同对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1.纳入乳腺癌患者84例和乳腺增生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82例。根据中华医药学会2009年4月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量表进行体质问卷调查,并根据转化分数综合判断体质类型。  2.随机选取50例乳腺癌患者,经知情同意后抽取外周血,运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检测技术(qPCR-HRM)检测BRCA1/2突变情况。50例乳腺癌患者体质类型分别为阳虚质10例,血瘀质9例,气虚质14例,气郁质17例。  3.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中医体质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统计乳腺增生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其中平和体质占24.5%,偏颇体质占75.5%,依次为阳虚质20.4%、气虚质12.3%、痰湿质11.2%、阴虚质10.2%、血瘀质8.1%、气郁质7.1%、湿热体质4.1%、特禀质2.1%,好发年龄在45-50岁之间。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平和体质占2.4%,偏颇体质占97.6%,依次为气虚质27.4%、气郁质21.4%、阳虚质16.7%、血瘀质14.3%、湿热质5.9%、阴虚质4.8%、痰湿质4.4%,没有发现特禀质人群,好发年龄在51-55岁之间。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平和质、气郁质、气虚质三种体质之间的分布有差异。乳腺增生组患者在平和质中的比例接近25%、另外阳虚质、气虚质中比例较大,表明这三种体质是乳腺增生的易感体质;乳腺癌组患者在气虚质、气郁质中分布比例较高,表明气虚质、气郁质是乳腺癌患者的易感体质。  2.统计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情况:0期患者6例,Ⅰ期共14例,Ⅱ期共31例,Ⅲ期共20例,Ⅳ期共12例,以Ⅱ期的患者最多。从比较临床分期在中医体质中的分布情况发现:0期和Ⅰ期中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Ⅱ期中以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所占比例较大,Ⅲ期中气郁质占比例较大,Ⅳ期中气虚质患者较多。  3.临床观察发现乳腺癌患者组织学类型中浸润性乳腺癌所占比例较大(81%),其中气虚质占25%、阳虚质13%、气郁质19%三种体质占比例较高;非浸润性乳腺癌占总体比例较少占19%。通过统计发现两种组织学类型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  4.检测BRCA1/2突变统计结果:没有发现BRCA1突变位点,BRCA2阳性突变11例约占13.3%,无突变者占86.7%。基因表达突变患者的体质分布主要为:气虚质7例(63.6%)、阳虚质1例(9.1%)、血瘀质1例(9.1%)、气郁质2例(18.2%)。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气虚质与BRCA2的基因突变协同作用对于乳腺癌的发病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乳腺增生患者的易感体质主要集中于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乳腺癌患者的易感体质主要集中在气虚质、气郁质。  2.乳腺癌患者的两种组织学类型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之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  3.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研究调查发现,气虚质与BRCA2突变协同作用下对于乳腺癌的的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  4.实验中没有发现BRCA1的突变但是不能否定其与中医体质协同对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通过应用中医及现代医学理论,探索经方炙甘草汤加减联用倍他乐克治疗功能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型)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功能性频发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
伴随着各类应用软件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对于软件自身安全的需求也越发强烈.软件漏洞是造成各类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运用代码覆盖引导的模糊测试技
针对源网荷储用户侧底层大量物联终端产生的海量数据在云端(调度端)分析汇总和边缘端实时计算2个层面的需求,以及用户侧物联网终端交互过程的去中心化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
针对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图像分辨率越来越高,造成的小金具缺陷目标占比小、特征相似度高,进而导致缺陷发现率低和误报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层级识别模型的小金具缺陷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