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银企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担保在信贷市场中普遍存在。担保主要包括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和信用担保。作为一种特殊的增信措施,信用担保具有不同于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的特点。信用担保的增信能力不依赖借款企业本身的有形抵押品,而是依赖其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发展起来的社会抵押能力。经典理论认为,信用担保有利于利用担保人的信息优势对借款人进行监督,进而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然而,实践中信用担保问题频发。担保网络就是信用担保问题的一种典型现象。信用担保网络是指多家企业之间以信用担保关系为链条、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组织。在这一网络组织中,企业被视为节点,而信用担保关系则被视为节点之间的连线。近年来,中国企业担保网络问题不断。在网络中,一旦一家公司出现问题,风险将沿着链条呈现多米诺骨牌式地发展。现实案例表明,担保网络在微观层面、网络层面和宏观层面均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在微观层面,担保网络对公司绩效及其稳健运营造成了负面影响。在网络组织层面,担保网络中存在着典型的传染效应。在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层面,广泛存在的担保网络对区域经济稳定和金融发展造成了较严重的负面冲击。针对担保网络问题,传统的研究或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其正面效应、或者基于案例分析探讨金融生态环境对担保网络形成的影响、或者基于网络特征本身探讨其传染效应。然而,目前学界对于担保网络的经济后果以及成因缺乏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并且更多地关注微观视角的问题,对问题的表现形式和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2003-2012年上市公司担保网络为例,探讨了担保网络问题的表现形式,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遵循从规范到实证的研究范式。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别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利益侵占视角以及网络视角对信用担保及其网络的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在探讨已有文献不足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分别从微观视角、网络视角和宏观视角对担保网络的经济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第三章开始进入实证分析部分,本文的信用担保样本来自于wind数据库中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明细信息,通过筛选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担保合约、使用社会网络软件UNICET进行绘制,本文得到了上市公司的担保网络图并且提取了担保网络相关的变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担保网络问题进行分析。作为本文实证部分的开始,第三章首先讨论了担保网络的形成机理。认识担保网络的形成机理是分析其经济效应产生原因的基础。我们主要关注制度环境和治理机制对担保网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晋升激励越高或者金融市场化水平越低,担保网络形成的可能性越大,而控股股东的掏空动机越高,上述效应越大。在分析了担保网络形成机理的基础上,第四章到第七章分别从微观视角、网络组织视角、宏观经济和政策视角探讨担保网络的经济效应。第四章从微观视角研究担保网络对个体公司价值的影响,主要关注公司绩效和公司成长性两个维度,结果表明加入担保网络对公司绩效和成长性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本章也探讨了负面效应产生的传导机制以及制度诱因。从传导机制上看,担保网络中公司的机会主义倾向以及控股股东的掏空问题是负面效应的传导渠道,而政府干预和金融市场化改革滞后是担保网络负面效应的根源。这一章主要说明,在政府干预水平较高、金融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信用担保本有的信息机制被扭曲,进而导致了担保网络在微观层面的负面效应。在探讨担保网络微观层面经济效应的基础上,第五章从网络组织的角度,探讨担保网络整体的传染效应。本章沿用传染效应实证分析的经典研究方法,发现当担保网络内一家公司绩效大幅下滑时,同一网络内其他企业的绩效也出现了下滑。诉讼风险、债务融资能力以及现金持有是担保网络传染效应的中间渠道。最后,本章也讨论了在传染效应存在的前提下担保网络的动态演化机理。在厘清了担保网络对公司个体的负面效应以及担保网络本身普遍存在的传染问题之后,第六章和第七章分析了担保网络在宏观层面的影响力。第六章探讨作为微观主体互动机制的担保网络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担保网络放大了企业绩效和杠杆的顺周期性。网络组织的结构越复杂,上述效果越大,而对于民营企业和所在地区金融市场化水平低的企业而言,担保网络的效果更大。这一章的主要含义是,经济周期性波动在企业普遍参与担保网络的情况下更强,担保网络能够提高区域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水平。第七章探讨了担保网络的存在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影响。结果发现,担保网络的存在放大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传染效应和顺周期杠杆效应是担保网络放大紧缩货币政策效应的机制。这一章的主要含义是,通过一种互动关系,担保网络将不同的微观主体紧密地结合起来,放大了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本研究揭示了担保网络在微观、网络组织和宏观层面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对于监管当局认识担保网络的经济后果、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负面效应具有一定的启示。同时对于认识担保网络中社会抵押的作用机理、网络组织的传染效应以及微观主体互动对于宏观经济波动以及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