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谱技术的胃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

来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e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胃腺癌在生物学和遗传上具有异质性,且患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或者晚期,因此治疗效果较差。目前已有的胃腺癌筛查及诊断方法尚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寻找到简单、有效的筛查及辅助诊断策略对于临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质谱技术对胃腺癌进行血清和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拟建立胃腺癌血清诊断预测模型,鉴定模型的差异蛋白/多肽,对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原位蛋白表征分析,预期拟搜寻胃腺癌的血清和组织新肿瘤标志物,为胃腺癌高危人群筛查以及病理辅助诊断提供新策略和新方向。方法1.收集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胃腺癌患者血清标本60例,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人血清标本60例。利用弱阳离子磁珠(weak cat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magnetic beads,WCX-MB)对上述血清标本蛋白富集后经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MALDI-TOF MS)技术检测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差异蛋白/多肽峰(P<0.05),基于差异峰利用一系列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数据整合分析,运用GA、SNN、QC三种数学算法分别建立胃腺癌诊断预测模型。最后利用验证组对诊断预测模型进行性能评估,得到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2.从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中选取21例,于术后20~35天收集血清标本,留取配对术前血清作为基础数据。同样采取上述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筛选胃腺癌患者术前、术后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多肽峰,与胃腺癌诊断预测模型差异蛋白/多肽峰进行比较分析,寻找有望成为胃腺癌潜在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差异峰。3.选取目标蛋白/多肽高表达的30例胃腺癌血清标本利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LC–ESI-MS/MS)进行蛋白鉴定并预测其功能。通过WCX-MB分离提取低丰度蛋白/多肽,使用蛋白内切酶(胰蛋白酶)将混合的蛋白质溶液消化为肽段混合液,利用LC-ESI-MS/MS检测酶解肽段,得到肽段的二级质谱图,经Maxquant软件搜索Uniprot KB的human数据库,预测该肽段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数据库中蛋白氨基酸序列从而得到目标蛋白信息。最后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4.收集8例患者胃癌根治性切除术送检的新鲜胃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利用质谱成像(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imaging mass spectrometry,MA LDI-IMS)技术扫描检测,筛选与胃腺癌相关的蛋白分子,得到不同组织的蛋白光谱图,所有质谱数据经过SCi LS Lab软件进行平滑、对齐、归一化等处理后得到一幅完整的质谱成像图。结果1.通过胃腺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谱分析,筛选了26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蛋白/多肽峰,利用差异峰建立了3种胃腺癌诊断预测模型(GA,SNN,QC),其中GA模型效能最佳,灵敏度93.30%,特异度96.70%,准确性90.00%。此模型包括20个蛋白/多肽峰,模型中6个AUCROC值大于0.8的差异峰对于胃腺癌患者与健康人具有较准确的鉴别意义。2.通过胃腺癌患者术前、术后组血清差异蛋白/多肽谱分析,筛选了11个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蛋白/多肽峰。与GA模型对比分析最终筛选了4个特异性差异峰m/z 2088.31、2661.01、2952.57、5904.36。这组峰在胃腺癌与健康人组之间以及胃腺癌患者术前与术后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所代表的蛋白/多肽有望成为胃腺癌潜在血清肿瘤标志物。3.通过LC-ESI-MS/MS检测蛋白的酶解肽段,经Maxquant软件搜索Uniprot KB的human数据库,预测得到酶解肽段的氨基酸序列,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将GA模型中6个AUCROC值大于0.8的差异峰进行蛋白匹配,其中5个蛋白/多肽峰m/z 1617.44、2088.31、2105.46、2486.78和2952.57分别匹配为转铁蛋白、Serpin A1、补体C3、铜蓝蛋白和补体C3。潜在胃腺癌血清标志物的蛋白/多肽峰m/z 2088.31、2661.01、2952.57、5904.36中只匹配出其中两个蛋白,预测差异峰m/z 2088.31为Serpin A1;预测差异峰m/z 2952.57为补体C3。Serpin A1和补体C3具有促进胃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4.通过MALDI-IMS分析新鲜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筛选了4个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蛋白峰m/z 4151.239、4962.588、5005.679、5700.083,此组峰可以较好的区分两种组织。其中m/z 4962.588、5005.679、5700.083在胃腺癌组织中高表达,4151.219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并以质谱图像的形式原位表征了4个差异峰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空间分布,通过搜索成像蛋白数据库Ma Tisse,m/z 4962.588、5005.679匹配为同一种蛋白分子胸腺素β4,m/z 5700.083匹配为组蛋白H2A 2-A型,m/z 4151.239匹配为白蛋白。结论1.由GA算法建立的胃腺癌诊断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区分胃腺癌患者与健康人,可用于胃腺癌高危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为胃腺癌检查提供了一种新型高通量检测策略。2.血清质谱峰m/z 2088.31、2661.01、2952.57、5904.36所代表的蛋白/多肽与胃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通过LC-ESI-MS/MS检测分析,得到的预测蛋白Serpin A1和补体C3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它们有望成为胃腺癌潜在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为胃腺癌辅助诊断和术后评估提供新参考指标。4.MALDI-IMS技术无需标记即可原位表征差异分子的空间分布,胸腺素β4和组蛋白H2A 2-A型可能成为胃腺癌潜在组织标志物。MALDI-IMS在蛋白分子水平上对肿瘤进行辅助诊断并以图像形式形象的展示了组织内的分子信息,为辅助分子病理学诊断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前列腺癌已经越来越常见,且近年来我国由此导致的死亡率也出现了显著上升。血PSA值作为单一监测指标,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癌阳性诊断预测率。但当血PSA值位于灰区时,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诊断有很大的重叠性,局限性明显。家族病史是前列腺癌的最重要易患因素。因此,提供家族史结合灰区血PSA临界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十分必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泌尿外科有家族史且血PSA值位于灰区的患者,行经直
目的评估血清胃蛋白酶原I和II的比值(Pepsinogen I/Pepsinogen II,PGR)、胃泌素-17(Gastrin-17,G-17)联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以明确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和G-17与胃黏膜病变程度、病变部位的相关性,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究早期胃癌筛查有效的评估方法
目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近期研究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对患儿的肝肾、心肺等器官组织和血液、免疫系统造成损伤,因此早期诊断对该病的防治具有关键意义。本课题的目的:1)主要是通过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中总胆红素和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BNP等数值的改变,观察高胆红素对心肌的影响,对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进行临床分析。2)观察合理应用营养心肌药物对改善
目的: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时,血压水平及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类型、频率之间的关系,为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象:选择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来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61例,年龄19岁-59岁,(平均48.48±7.1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VEGF基因3’非翻译区936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及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之间的关系,从而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根据WHO1999年糖尿病的诊断以及排除标准[8],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连续两年入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目的:比较艾拉莫德(IGU)、甲氨蝶呤(MTX)单独治疗以及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IGU+MTX)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评价艾拉莫德(IGU)、甲氨蝶呤(MTX)单独或联合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泰安市中心医院及肥城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接收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IGU组、MTX组和IGU+MTX组。于受试者入组筛选时、开
第一部分128层双源CT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与非门控扫描在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DSCT)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与非门控扫描在支气管动脉显示及图像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第二代DSCT并使用两种扫描方法获得原始支气管动脉图像,并分析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进一步获得BA的显影效果及图像质量等数据,探讨其显影效果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
背景目前,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因,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与全世界发病情况相比较,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加约6.5%,脑卒中每年新发约有24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约有110万人,存活的脑卒中患者约有110多万。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胁。目的本研究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6年某县户籍居民的脑血管病的死亡资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可以直接调节神经功能、生存和活动,调节神经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和传递第二信使以及摄取、灭活和供给神经递质等作用。三叉神经血管学说为偏头痛的主要发病机制,三叉神经节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在该病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中的作用还缺乏明确的特征。本课题试图找到星形胶质细胞在偏头痛发病中的功能和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偏头痛的发病机
目的:探讨软组织肿瘤周边特殊MRI征象对其生物学分类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因发现局部软组织肿块或肿胀不适就诊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的软组织肿瘤患者43例,以上患者术前均行西门子3.0T超导磁共振增强检查,从PACS系统获取影像资料,且均有病理学检查证实(术后病理31例,穿刺活检12例),以上患者包括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