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新时期以来壮族女性作家小说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yth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岭南之地,地处西南边陲,崇山峻岭与左右江交错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别致地域特色的桂地文学。自新时期,壮族女性作家在此浮出地表进行小说创作,她们就站在双重边缘的位置,冷静地书写下凝结着生活场域特色的文本,刻下或隐或显的地理痕迹。论文试图以文学地理学为切入点,以“新时期以来”为时间点,对广西壮族女性作家的小说进行一个整体研究,深入探讨其小说文本与地理空间互动呈现出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意义。本论文主要分四章由文学地理学视角具体探讨壮族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文本。第一章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与壮族女性作家小说的互动。作家们在桂地自然山水的滋养下成长,这些自然环境的地理基因同时促进了小说文本的生发。她们撷取真实的桂地空间融进文学创作,经由想象的点染,形成了别致的题材择取与小说风格。第二章具体分析了壮族女性作家小说中人文地理空间的建构,即语言地理、风俗景观、民族性格。在这些要素的加持之下,小说文本中的文学空间进一步得到鲜明的呈现,地方感不断增强,人文气息愈发浓厚。构建在一二两章的基础之上,第三章则选取小说文本中出现的重要地理意象,由实体性地理意象与虚拟性地理意象两类深入探讨其内涵。实体性地理意象沾染了桂地湿热的物候,植物在具体空间的排列组合中烙印下原乡的意识,而虚拟性地理意象则带有空间的隐喻,暗含不同的意味。第四章指出文学地理学视域下壮族女性作家小说体现出的文学价值并对其写作进行反思,壮族女性作家所书写的小说,承载了本民族的成长记忆,又丰富了文学地理版图。但作家们在一定程度上过于拘泥原有的生活地理空间,呈现出封闭的一面。应从文化心理与扩散空间两方面入手,突破原有的小说创作瓶颈,更好地坚守地域而前行。在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陈述新时期以来壮族女性作家小说与地理的互动,同时提出壮族女性作家应在坚持地域与民族书写的前提下,构建文化多元心理格局,从而使小说更好地扩散,丰富文学地理版图。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的自然地理概况、地质地貌概况以及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分析已建寒区隧道病害原因,从隧道结构、防排水、冻融圈范围等方面探讨多年冻土地区昆仑山隧
为了便于捆状的气焊焊丝在实践教学上的使用和保持焊丝的矫直效果,需要设计一种切断装置,能将经过焊丝矫直切断机矫直部分矫直的焊丝按一定长度自动切断,要确保能将焊丝切断,
机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严酷的随机振动载荷,需进行随机振动疲劳寿命的评估。以某机载设备液压驱动装置控制壳体为例,应用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结合三区间技术和有限元